第兩百三十章 陰魂不散(1 / 3)

深夜,鵝毛般的大雪,紛紛揚揚地飄落下來。落在地麵上,落在房屋上,落在大街巷,田間樹林裏。<\/P>

<\/P>

這幾日,忙碌完家中生意,文鵬獨自前往南郊的一元觀,拜會楚子嫣。<\/P>

<\/P>

從姑蘇請來的幾個大廚,已抵達蕭家酒樓。<\/P>

<\/P>

將酒樓重新翻新後,又重新營業,生意十分紅火。<\/P>

<\/P>

來燕京行商的,多是南方商人,北方的飲食讓他們難以適應,不得不將就了事。<\/P>

<\/P>

蕭家酒樓重新開張後,大廚手藝撩,吸引不少客人光顧,備受南方商人青睞,口碑也傳開了。<\/P>

<\/P>

他將銀號積蓄的銀兩,主要放貸給有產業的客人,即便遇到客人破產,銀子周轉不靈,也可減少錢莊損失。<\/P>

<\/P>

收回的商鋪,作坊等,經錢莊轉手,又能賺回不少銀子,彌補虧空,甚至有所盈利。<\/P>

<\/P>

對於那些長年虧損的商鋪,則直接關閉,或改做其他行當。<\/P>

<\/P>

經過他一番改造,蕭家的生意,漸漸有了起色。<\/P>

<\/P>

他原打算在燕都開設織布作坊,考察一番後,才覺不合時宜,隨即打消念頭。<\/P>

<\/P>

織布的原料源自棉花,自太祖強製種棉以來,棉花已在大江南北被普遍種植。<\/P>

<\/P>

但織布行業發達的地方,仍在鬆江府一帶,被譽為“衣被下”。不僅源於鬆江地區自產棉花,更是由於前朝的黃母,改進製棉技藝,傳授和推廣攪車,彈棉弓,紡車,織機四種新型的織布工具,以及錯紗配色等織造技藝,使得鬆江地區始終領先於其他地方。<\/P>

<\/P>

北方氣候幹燥,棉絨斷續,不能成縷,雖也能成布,卻品次欠佳。雖有人想出建造半地窖式房屋,以聚濕氣的法子織布,卻難以大力推廣。若要開辦作坊,成本較高,且產出較低。<\/P>

<\/P>

思來想去,他決定用江南一帶流行的作法,派冉莊戶人家收布,或開設布店售賣,或找人剪裁,開設衣裳店。另外,他將江南的絲綢運往燕都販賣,雖成本與路途風險較大,卻也有不少達官顯貴,富商前來購買。<\/P>

<\/P>

他用極低的價錢,從江湖幫派手中購得土地,將其租給佃戶耕種。一麵可以換取鹽引,經營鹽業;一麵可以種植棉花,轉賣給南方棉商。<\/P>

<\/P>

許是解決了煩憂,雖寒地凍,寒風如刀,他卻心情大好,騎著大馬在雪地中緩慢行進。<\/P>

<\/P>

一元觀是正玄教的道場,位於燕京南郊,行駛數裏後,在一座湖邊,看到道觀的影子。<\/P>

<\/P>

大雪已經停歇,莊嚴肅穆的道觀,一片雪白。<\/P>

<\/P>

觀內的道童,正在清理著積雪,見文鵬牽馬而來,其中一個稍大的童子,上前搭話道:“敢問先生有何貴幹,可是來上香的善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