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 道不同(2 / 2)

陳洪一愣,又放消息出去?這是不是太陰損了一些?

可是陳洪又不敢諫言,隻能連忙躬身去辦了。

朱由校也知道這事不能經常幹,這也是最後一次這麼幹了。

當然了,這兩次放風出去也是有目的的。

高攀龍那裏,朱由校是想看看誰會上題本彈劾高攀龍,誰會上題本請奏嚴懲李如禎。

相比較起來,李如禎案就沒那麼重要。即便是三法司那邊決定大事化事化了,自己不同意,他們一樣沒辦法,自己可以隨時將案子再一次打回到東廠重審。

這一次的消息就更簡單了,朱由校需要找到支持自己政策的臣子。

無論是他們是忠是奸,是東林黨還是其他的黨派,隻要他們支持自己的政策,那麼自己就用。

朱由校看得很清楚,無論是東林黨還是齊浙楚黨,他們本質上都是一樣的。

方從哲當內閣首輔的時候,朝廷有幾個大問題。

排在第一位的是地方饑荒。由於冰河時期開始,地方多處災荒。加之土地兼並嚴重,大明又開始出現下層騷動。

對於這件事情方從哲的解決辦法很簡單,那就是發內庫帑銀,也就是拿皇帝的私房錢拿出來賑災;

第二條則是開倉,至於應征各項錢糧,當蠲者蠲,當緩者緩,當折者折,及發臨德倉糧。分給被災州縣,聽其便宜糶買,俱行戶部酌議外,惟是急發通倉米數萬石,以分賑鄰近處所,則朝奉旨而饑民可夕受其惠,此救焚拯溺之第一。

這一條往往因為地方官員的貪汙而收效不佳;

第三點則是免稅停征,白了就是免稅;

第四點補地方官吏。

這些主張看著眼熟不眼熟?

基本上和東林黨一個套路,他們之所以爭,不是路線之爭,而是權勢之爭,是利益之爭。

誰在位,誰得利,誰在位子上,誰的人就多。不其他的,誰在位,誰能貪汙的銀子都多。

為什麼總是在爭奪遼東?因為遼東每年燒到大幾百萬兩銀子的軍餉。

遼東就是一個大油庫,誰把手伸進去都能夠攥一手油,怎麼能不爭?怎麼能不搶?斷人財路猶殺人父母,怎麼能不拚命?

至於主張和政策,東林黨和齊浙楚黨都是一樣的,他們的利益和訴求也都是一致的,那就是限製皇權,我們了算,限製稅收,我們不交稅,皇帝多發點內帑,讓我們多貪汙一點。

除了誰在位好處歸誰之外,毫無區別。

朱由校這一次放出這個消息,為的就是搞臭鄒元標,讓他自絕於東林黨。

當然了,這基本上不可能,但是可以讓他辭官,把位子讓出來。

在朱由校看來,都察院左都禦史這個位子太重要了,自己需要都察院就需要在這個位子上安排上自己的人。

另外就是自己需要知道有誰沒有士人的底線,願意跟著自己幹,哪怕隻是為了升官發財,那都沒有關係。

隻要他願意支持自己複考成法,自己就提拔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