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殺人誅心(1 / 2)

雖然朱由校的話是這麼,但是意思很明顯了,那就是朕還不知道下人是怎麼看的?

這個是沒法。那麼身為臣子,你該怎麼辦?

答案很簡單,那就是讓陛下知道下人怎麼看。

至於這個下人是誰,那自然不會是東林黨的那些人,而是魏忠賢招來的人。魏忠賢找來的人會怎麼,那這個就沒什麼懸念了,基本上是讓他們怎麼,他們就怎麼。

看著魏忠賢離開的背影,朱由校重新坐到了輪椅上,伸出手輕輕的敲打著扶手,他臉上的表情很平淡。

事實上朱由校的心裏麵已經打定了主意,那就是要對東林黨下手了,他要開始收拾人了。

原本朱由校是想看看東林黨是不是有堪用的人,比如楊漣,畢竟是曆史上的東林六君子之一。結果卻發現楊漣完全不堪用。

這個楊漣麵對魏忠賢,那自然是喊打喊殺的,衛護自己的道可以獻出生命。

可是在其他方麵,顯得乏善可陳,毫無辦法。構陷熊廷弼的案子,這麼長時間了,居然到現在還沒審問明白,僅僅是一個翻供就束手無策了。

珍惜名聲,不動刑,又沒有其他的辦法查清真相,同時對自己的人習慣妥協,門戶之見強烈,這樣的楊漣自然是沒法用的。

在東林黨裏麵,楊漣不能用,那誰能用?朱由校已經沒心情也沒有想法去一一甄別了。

既然如此,那索性就將他們給打倒。

當然了,這個打倒不光是肉體上的消滅,同時也是思想上的消滅,大明需要新的思想。

“看來隻能在昏君的路上越走越遠了啊!”朱由校很無奈的歎了一口氣,身子向後仰了仰。

明末的思想爭論,其實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被稱為明末新思潮。

這種新思潮和明朝中晚期的政治經濟形勢、文化思潮變化有密切關係。

從心學突破理學的思想桎梏開始,明代的士大夫,尤其是江南地區的士大夫的經濟基礎已經不再是單純的農耕經濟,而是一種大地主、破產農民的奴隸主、手工業者和商人的保護傘集合。

他們的政治訴求必然帶有去監管、弱行政化的特點,但是由於明朝本身製度決定了中古時期的商品經濟形式受限,所以這些士大夫所有的財富又被限製於土地,國家財政缺口越大越加稅,稅全部被轉嫁到普通農民頭上,一條鞭法執行的越到位,越可能加劇農民破產。

在這樣迫切的時候,必然需要新的思想出現,講學之風盛行,東林黨也就應運而生了。

政治上他們倡導清廉吏治、唯才是舉,破格提拔人才。至於誰才是人才?那當然是他們的人。

在賦稅上,他們倡導不與民爭利,少收稅,要收稅也隻能從自耕農身上收稅。自耕農的稅越重,他們破產的就越快,他們破產的越快,東林黨的這些人帶的地主官僚就越強大。

到時候就是烽煙四起,下板蕩,然後大家一起完蛋。

可是即便知道是這樣,這些黨人也管不住自己的手。錢放在眼前,你會不賺?納稅的錢能省下,你會不省?

別這個時代,後世的人也沒這個覺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