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心學一脈的機會(2 / 2)

《焚書》是李贄所著的作品集,於萬曆十八年(1590年)64歲高齡時著成此書。

《焚書》又稱《李氏焚書》,共6卷。

書中對儒家和程朱理學的大膽批判所表現的反傳統、反權威、反教條精神。

陳可道無論如何都沒想到,陛下召見自己入京,不但不是為了殺自己的頭,反而是為了讓自己給他講課。

講課也就罷了,居然讓自己講老師的焚書。

焚書裏麵寫了什麼?

陳可道再清楚不過了。

對於陳可道來,他很擔心自己講著講著就被皇帝拉出去砍了。

不過他也知道自己無法拒絕。

但不是因為皇帝的逼迫,而是因為他想為老師證明,同時也為自己出一口氣。

要知道這些年因為老師學生的身份,他過的可並不是很好。

弘揚老師的學術,這是做學生應盡的職責,哪怕為此獻身也在所不惜。

陳可道此時是激動的。

他知道這個機會擺在了自己麵前。

這是一個弘揚自己老師學的時機,一旦老師的學被皇帝喜歡,那麼老師將會名垂千古。自己也會名留青史!

此時此刻,陳可道想到了一個人,這個人就是董仲舒。

漢武帝元光元年,漢武帝下詔征求治國方略,董仲舒在著名的《舉賢良對策》中把儒家思想與當時的社會需要相結合,並吸收了其他學派的理論,創建了一個以儒學為核心的新的思想體係,深得漢武帝的讚賞。

這個思想體係係統地提出了“人感應”、“大一統”學和“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

自此絕了黃老之學的根,使得儒門繁榮昌盛。

自己的老師是儒門弟子,心學一脈為什麼不能絕了程朱理學的根?

隻要自己能像董仲舒一樣,拿出一套陛下喜歡的理論,那麼自己就能夠像董仲舒一般絕了黃老之學的根。

用老師的學絕了程朱理學的根,想到這裏,陳可道就更抑製不住自己激動的心情了。

為了這個目標,哪怕自己死了都在所不惜!

想到這裏,陳可道直接跪倒在了地上,“陛下放心。學生回去之後一定用心準備,絕不讓陛下失望。”

朱由校輕輕地笑了笑,擺了擺手道:“也是朕太過著急了。你一路趕到京城,風塵仆仆,確實應該休息準備一下。”

完朱由校轉頭看向了陳洪,直接吩咐道:“讓錦衣衛那邊兒用點心。”

“奴婢明白。”陳洪連忙答應了一聲。

“行了,你先退下休息吧。什麼時候準備好了,再進宮給朕講課。”朱由校笑著擺了擺手,語氣溫和而輕柔,同時還帶著一點點期待。他要讓陳可道知道,朕看好你,你得努力。

“學生謝陛下。”陳可道恭敬的行禮之後,躬身退了出去。

看著陳可道的背影,朱由校輕輕地歎了一口氣。

這個陳可道看著還不錯。當然了,比起他的老師肯定是差了很多。

如果此時是李贄站在自己的麵前,估計早就在侃侃而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