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四章 內閣想要奪權(1 / 2)

劉一璟老家夥這就是擺明了要出手爭權。

至於他為什麼要拉上韓爌的原因也非常的簡單,那就是他需要在陛下麵前證明他自個兒的能力。

如何證明自己的能力?作為內閣首輔大學士,如果你連內閣都控製不好,你怎麼能談得上有能力?

劉一璟希望得到整個內閣的支持。

隻不過韓爌也知道,劉一璟想要做到這一點很難。

現在的內閣裏邊不是隻有一個兩個大學士,而是有整整五個。

除了自己和劉一璟以外,還有沈灌、何宗彥、朱國祚,另外還有一個沒來上任的史繼偕。

雖然表麵上看起來,這幾位內閣大學士的權力都不是很重,沒有一個人是權臣的料子。

但是所有人都知道,這內閣裏邊的人沒有一個是省油的燈。這幾個人隻不過是比較謹慎,沒有那麼重的權力欲望,還沒有到為了權力而不顧一切的地步。

但是權力欲望沒那麼重,不代表著沒有。

先帝信任東林黨,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在先帝登基以後,東林黨做大,對內閣動手是遲早的事情。

隨著內閣首輔大學士方從哲下台,這已經讓很多人意識到問題了。

對於內閣大學士來,讓他們聽東林黨的話,他們未見得願意。打又打不過,那麼就索性把位置讓出來,然後回老家去吧。

事實上之前大家都是這樣想的,但是誰也沒想到先帝居然突然間就駕崩了。

在先帝駕崩了以後,所有人都在等著當今陛下的行動,想要看看當今陛下的看法。

果然,當今的陛下沒有讓自己失望,上來就對東林黨動手了。

在這樣的時候,自然是很多人都想著落井下石。之前東林黨勢力大,大家不敢罷了。現在逮到機會了,自然不可能撒手。

要知道在大明進入內閣,有兩個非常重要的條件。

一個是出身,那就是你得是翰林院出身,非翰林不得入閣。這個條件真的不是而已,或許有幾個特例,但是並不具有普遍性。大多數的內閣大學士,全都是翰林院出身。

除了這個條件之外,還有一個就是做主考官。想要成為內閣大學士,肯定是做過主考官的,鄉試或者會試的主考官,這就要看陛下對你的支持了。

但是做主考官這一步絕對跨不過去,原因也非常簡單,科舉場上有座師的法。

意思很簡單,那就是你的主考官就是你的座師,他會在官場上的領路人,你要盡可能的效忠於他;而他也會去盡量都提拔你。

原本這是潛規則,但是現在已經大行其道了。這是連皇帝都要默認的規則,也是文官們拉幫結派的主要途徑。

至於皇帝為什麼不管?

其實也很簡單,朝廷對地方的控製沒有那麼嚴格,有時候皇帝的話並不如大臣的管用。

皇帝隻要管住了內閣大學士一個人,那就可以管住他這一個派係的官員。有了事情皇帝找主要的人就行了,沒必要去往下追去。

有了這樣的關係,也就支撐起了內閣大學士的權勢。內閣大學士想做什麼,下麵也有人去幫他做、有人支持他。

也就是每一個朝堂大佬的背後,其實都是一個派係。

朝中的幾位內閣大學士,全都是這樣的。雖然他們的派係沒有東林黨那麼強大,但是不代表他們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