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一章 大朝會(1 / 2)

餘懋衡的想法,朱由校也能猜到一些。

說白了就是“必須要讓我這麼做,我也躲不開,那就不要首鼠兩端,直接把事情一步做到位。”

不多不說這份魄力不是一般人能有的。恰恰也正是因為這個,朱由校對餘懋衡都有些刮目相看了。

看了一眼陳洪,朱由校吩咐道:“讓他進來吧。”

說完這句話之後,朱由校轉回到自己的椅子上坐了下來,靜靜的等待著孫承宗的到來。

他想看看孫承宗怎麼說。

時間不長,孫承宗就從外麵走了進來,見到朱由校之後趕忙行禮。

朱由校則是連忙擺了擺手,示意孫承宗免禮,然後對站在一側的陳洪吩咐道:“賜座。”

很快就有人將椅子給搬了過來,孫承宗也坐了下來,君臣二人這才準備開始談話。

朱由校先開口問道:“愛卿今日過來,可是有什麼事情嗎?”

他d語氣溫和、神態真誠,而且還帶著一絲絲的關切。

聽著朱由校的話,孫承宗的臉色緩和了不少。看了一眼自己家的陛下,孫承宗開口說道:“臣在外界聽說,都察院左都禦史餘懋衡上了一份題本,是關於天下書院的。”

事實上孫承宗對這些事情不太感興趣,他一直想要遠離其中。

上一次東林黨找到他,他已經替東林黨出了一次麵了,隻不過事情沒有辦好。當然不是他自己沒把事情辦好,而是東林黨那邊搞砸了。

無論是東林黨被魏忠賢耍了,還是因為他們本身就是一個蠢貨,這些都沒有關係。事情搞砸了,就是搞砸了。

上次他已經來了一次了,陛下也給了麵子,不可能再來一次。所以當高攀龍再一次找上他的時候,他拒絕了。

隻不過這一次不一樣,這一次的事情實在是太大了,不但牽扯到了東林黨,同時還牽扯到了東林書院,甚至牽扯到了全天下的書院,這就是大事情。

一旦陛下聽信了讒言,搗毀了天下的書院,那損失的是陛下的名聲,同時損失的也是大明的文教。

如此做法,豈不是讓天下的讀書人寒心?

這做法也讓天下的讀書人對朝廷失望,另外也不利於學問的傳播。

至於有人妄議朝政、誹謗君王,那隻是少數,不能夠因噎廢食。畢竟議政,也是出於報國之心。這事當鼓勵,怎麼能打壓呢?

帶著這樣的想法和心思,孫承宗入宮了。

朱由校聽到孫承宗說自個兒是為了這件事情來的,心裏邊也大概明白他是來做什麼的了。

孫承宗之所以來得這麼著急,無非就是想盡快見到自己,試圖爭取在餘懋衡那份題本沒有發揮作用之前打動自己。

“愛卿,對於這件事情你怎麼看?”朱由校麵無表情的問道。

孫承宗一直在觀察自家陛下的表情,無奈他什麼都看不出來。

聽見陛下問自己,他連忙說道:“臣以為此事萬萬不可。曆朝曆代都是興文教,豈能夠打壓?學子官員議政為的也是朝廷,在沒有科舉之前,議論一下時事也是好的。”

“隻要他們不鬧事,不參與政事,也就可以了。天下書院興盛,是朝廷教化之功。雖然也有人宣講異端邪說、誹謗君王,但那不過是少數,朝廷豈能夠因噎廢食?”

朱由校見孫承宗一臉急切之色,心裏麵突然一動,問道:“不知愛卿對李贄的學說怎麼看?”

聽到朱由校的問題,孫承宗的心裏亦是一動。

事實上自家陛下在聽李贄的學說,這一點孫承宗是知道的,但是他從沒有勸諫過。

一來是怕觸怒了陛下,二來是孫承宗對李贄的學說並沒有那麼抵製。

當然了,孫承宗對這學說也談不上支持,他更想要的是做實事,而不是在這種學術方麵的事情上爭論來爭論去。

孫承宗隻是沒想到陛下在這個時候問了他這樣的問題。

沉吟了片刻,孫承宗沉聲說道:“臣以為有些地方的確不合時宜,但是有些地方還是可取的。”

朱由校沒想到孫承宗給出了這種萬金油答案。

他大概也看明白了一些,事實上孫承宗應該不是東林黨,但與東林黨走得有些近。

畢竟東林黨的宣傳工作做得好,因為在後來的鬥爭當中,東林黨和閹黨已經到了非此即彼的程度。

孫承宗自然不願意巴結魏忠賢,或者很多不願意巴結魏忠賢的人,也全被打成了東林黨。

事實上,孫承宗身上的黨派屬性並不濃厚,隻不過有些事情是身在朝廷身不由己,孫承宗想要獨善其身也不可能。

現在聽到孫承宗說的這些話,朱由校大概也能有了解,也自然容得下這些不結黨的人,甚至還準備用他們。

於是朱由校也沒有在這件事情上再問下去,隻是點了點頭。

既然孫承宗不反對心學就可以了,至於提出來的問題,朱由校也不準備給他一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