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三章 魏忠賢出手(1 / 2)

朝廷對於彈劾的處理,其實都是一直有規章和製度的,並不是說你彈劾了就確定是事實。

因為言官是允許風聞奏事的,那麼自然就要允許別人辯駁。

通常的流程是有人上書彈劾,被彈劾的人就要在家,同時會上書自辯,等待陛下的處理。

如果沒有問題了,那麼這件事情自然就過去了;如果陛下想要處理你,那麼就會派人來查這件案子。

這是針對中樞官員的。

如果是地方上的官員被彈劾了之後,朝廷就會派人去地方查。

一旦查實,那麼該怎麼處理就怎麼處理;如果沒有查實,那麼就沒有其他的事實了。

對於這個流程朱由校自然也是知道的,現在就是看趙南星怎麼辦了。

如果趙南星今天能夠在大殿上說明白,能夠得到朱由校的認可,那麼自然而然的他就不會有什麼事情。

如果不行,那趙南星需要回去等調查了。後續可能還會有人彈劾他,那他就需要上題本解釋。

此時趙南星已經站了出來,沒有去看其他人。

他心裏麵很清楚,這其實就是黨爭。

有人看上了自己的位置,而在背後鼓搗這件事情的就是劉一璟。

彈劾自己的幾件事情,其實都不太好解釋。不過該說的話還是要說。

趙南星開口說道:“陛下,臣等創辦東林書院,為的是傳揚聖人之學。至於說相互勾連、結黨營私,那時我們並沒有在朝堂為官,哪來的結黨營私?至於說針砭時政是在誹謗朝廷、汙蔑君王,更是無從談起。”

“我等一片拳拳愛國之心,對陛下的忠心,那都是天地可鑒、日月可表!何曾有過那等低劣的想法?聖人的教導,我們時刻不敢忘記,傳揚的也都是聖人之學,哪裏來的異端邪說?”

朱由校就這麼靜靜的看著趙南星。

倒不是說趙南星的反駁不給力,而是這種問題就沒有辦法反駁。

因為無論什麼都是光靠一張嘴說,事情的關鍵不是看你們怎麼說,也不是看你們怎麼做,而是看皇帝相信誰。

如果皇帝相信你們沒有結黨營私,相信你們沒有做這些事情,那麼一切都好辦。

這些說法都是表麵上的事情的功夫,其實都已經做在了後麵。

東林黨其實已經很無奈了,他們已經喪失了陛下對他們的信任。

趙南星心裏邊也清楚,自己現在說的這些其實沒有什麼太大的用處,因為陛下已經不相信自己的這些人了。

這一點劉一璟那邊也很清楚,所以他們攻擊起來肆無忌憚。事情已經做在背後了,等到拿到台麵上來說的時候,基本上已經是有十足的把握了,

當然了,如果光靠嘴說怕是也不行,所以他們在後麵弄出了那樣一條罪名,工部貪汙銀子。

趙南星覺得很無辜,這是自己的問題嗎?這也不是自己到了工部之後才有的!

朝廷上下都知道這一點,即便是要負責任,也是工部尚書負責任,而不是他趙南星啊!

可是人家就是把這兩件事情給聯係到一起了,明明沒有什麼太大關係的事情,聯係到一起之後的關係就大了,而且還牽扯到了遼東的案子。

誰不知道現在這個案子有多敏感?一旦牽扯進去,想要再抽身就難了!

趙南星隻能硬著頭皮解釋,緩緩的開口道:“至於工部貪汙銀子的案子,這件事情臣並不是很清楚。臣到工部並不久,所以對這些事情也不是很了解。不過臣覺得如果真有這樣的事情,那麼必然需要嚴懲。臣請陛下嚴查此事,無論牽扯到誰都絕不姑息。”

這是趙南星的表態了,也是他應該有的態度。

他沒有強製去辯解,其實也是為了顧及陛下的態度。

有些時候你越是強製解釋,人家越是不相信。

事情並不是在案件本身上,而是背後出了問題。如果背後的問題不解決,單單是在案子上糾纏,其實並沒有太大的意義,反而會吃大虧。

朱由校看了一眼趙南星,輕輕的點了點頭,開口說道:“朕對愛卿還是信任的,工部的事情就應該交給工部來管。既然愛卿認為這件事情該查,而且是要嚴查,那麼朕就把這件事情交給愛卿來做,從工部上下查查看。希望愛卿能夠查出一個結果來。”

朱由校的這句話一出來,大殿裏麵頓時一靜。

雖然這看起來是朱由校對趙南星的信任,前麵的事情不但沒有追究,還把追查的事情交給了趙南星。

可是在場的人也都不是傻子,全都是官場上的老油條,他們當然知道這意味著什麼。這恰恰說明陛下懷疑趙南星了!

如果陛下對你是真的信任,反而會讓你回家等著,然後讓別人去查,用來證明你的清白。

現在陛下讓你自己去查,那就是需要你自己證明你自己的清白,這個難度就大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