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子在防止皇帝盤剝天下這方麵的警惕性都是非常非常厲害的,所以朱由校也知道孫承宗這麼想是什麼意思,也是出現在大臣之中一種比較正常的現象。
不過朱由校原本也沒有打算叫內務府變成自己斂財的工具,也沒打算將其變成類似錦衣衛和東廠那樣的衙門。
自己已經有了東廠和錦衣衛了,所以朱由校也不會再重新成立一個這樣的衙門,自己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改造就可以了。
至於說斂財的工具,雖然內務府這個衙門也會為自己這個皇帝賺一些錢,但如果單純的把內務府視為皇家的斂財工具的話,那實在是太低端了。
斂財隻是內務府的附加功能之一,更多的主要是自己想用內務府控製經濟命脈,從而達到通過經濟控製天下人的目的。
如果真的做到了朱由校想要的目的的話,內務府這個衙門就會成為後世的國有企業,甚至是央企。
因為國家性質是皇帝,所以國有企業這些東西就應該是屬於皇帝的,倒是也可以通過互補或者朝廷來控製,但是現在卻不行。
朱由校信奉的從來都不是什麼自由主義,自己相信隻有強有力的行政力量保證,才能夠更加的執行到位。
把國有(中央)企業交給大臣或者商人來做是絕對不行的,他們心裏麵除了錢,估計什麼都沒有。
所以必須有強大的行政力量來保證去執行,而內務府就是這個行政力量的根源。
隻有在體係之中的人才會對體係心懷畏懼,體係之外的人並不會,關鍵是那些人也不好控製。
如果真的是內部出了問題,想要解決不還是自己一句話的事情?
看了一眼孫承宗,朱由校溫和的說道:“朕準備在內務府設立三位領班大臣,其中一個為宮裏麵的太監;一個從都察院調個人過來,作為監察;最後一個署理事務,三個人等級平等。”
對於互相牽製這件事情,朱由校從來都不會放鬆。
因為沒有了監察,沒有了製衡,那麼無論是什麼人都一定會出問題。
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這句話朱由校是讚同的,所以他絕對不會放鬆監察。
聽了朱由校的這句話,孫承宗的臉上也露出了笑容,顯然朱由校的這個回答讓他很高興。
孫承宗滿意的退了回去。
“那不知陛下心中可有合適的人選?”這個問題是徐光啟問出來的,顯然他對這件事情很關心,準備摻合一把。
顯然徐光啟也已經意識到了,內務府管事這件事情和戶部牽扯的比較深。
“宮裏麵朕想讓王安去做。”朱由校看著眼前的四人,朗聲說道:“王安老成持重,在宮裏麵辦事也比較妥帖,而且風評也比較好,朕準備讓他來操持這件事情。另外一個人,朕準備讓太康伯來做這件事情。”
朱由校呷了口清茶,骨節分明的手指在桌麵上輕敲了兩下,複又說道:“剩下的那個人,朕還沒有想好。不知道幾位愛卿是不是有合適的人選舉薦?”
說實話,朱由校提出來的兩個人選,還是讓孫承宗他們有一些意外。
王安,這個大伴他們都是知道的,同時他們也知道王安這段時間的處境並不是特別好。誰都沒想到,陛下會在這個時候把王安給弄出來。
要知道,所有人都以為再過一段時間王安就會被弄死;即便是不被弄死,也不可能再留在皇宮裏麵了。
誰想到這一次王安居然翻身了?
同時他們幾個也意識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這可能是陛下故意的。
在陛下收拾東林黨的時候,陛下就把王安給冷落了起來。現在東林黨已經被收拾掉了,所以陛下要把王安給弄出來了,顯然這是有目的性的。
不過對於王安這個人選,他們感覺倒是不錯,沒有理由反對。
至於說太康伯張國紀,這個人是皇後的父親,可是能力不一定怎麼樣,甚至不太好。
要知道太康伯從來沒有做過官,不過就是一個監生而已,家裏麵也沒有什麼太大的產業,可以說他根本沒有能力管理內務府。
太康伯這個人是最不合適的人選,可是陛下就是選了他。難道陛下不知道太康伯沒有這個能力嗎?
這是不可能的。
在場的幾個人自認為對陛下還是有一些了解的。
這絕對不是一個簡單的陛下,他不可能不知道太康伯幹不了這個,可陛下還是把太康伯給送上去了,那這裏麵就有事情了。
難道僅僅是因為寵愛皇後?
要知道這段時間陛下和皇後感情甚篤的傳言可不少。一旦牽扯到了感情,尤其是少年天子,就讓韓礦孫承宗他們幾個有些拿不準了。
“臣覺得陛下做主就好。”徐光啟先開口說道。
這一下其他幾個人又有些發愣了,轉頭疑惑的看向徐光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