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四章 帝王就得行王道、行霸道!(1 / 3)

朱由校看著宋應星,疑惑的問道:“宋兄似乎對理學和心學都很不屑,這是什麼原因?我很好奇,要知道他們現在可是顯學。”

雖然這個時代沒有百家爭鳴了,但是儒家之中的各個門派也很多,他們的主張也非常的多。宋應星看樣子不是心學的人,也不是理學的人,因為他對這兩個學派都不怎麼推崇,似乎還有一些不屑。

“因為他們的路走偏了。”宋應星端起茶盞輕輕抿了一口說道。

這種說法朱由校還是第一次聽到,瞬間就引起了他的興趣,於是他又問道:“那你覺得什麼是正確的路?”

這是朱由校最感興趣的,自己也在為大明尋找一條路。

目前有心學和理學兩個學說在明麵上擺著。

理學肯定不會被朱由校推崇了,心學的話朱由校也要考慮。

自己支持徐光啟和沈庭筠,那是因為他們的科學眼光;而至於李贄的學說,主要看中的是他關於資本主義的論述,以及關於人與侵略性的認識。

朱由校現在想知道宋應星是怎麼想的。

“我是關學門人。”宋應星笑著看向了朱由校,卻在朱由校的臉上看到了一些疑惑。

他有一些尷尬的停止了笑容,明白了一件事情,自己麵前的這位賢弟,根本不知道什麼是關學。

朱由校也有一些尷尬,他還真的就不知道什麼叫關學。儒學裏麵有這門學問嗎?

朱由校對著宋應星抱了抱拳,有些歉意的說道:“讓兄長見笑了,是小弟孤陋寡聞。”

看著朱由校這個樣子,宋應星笑著擺了擺手,略微有些無奈的說道:“這也怪不得賢弟。學派之間的爭論,一直都是有的。主流學派打壓別的學派,也一直都是在做的事情。像我們這樣的人,自然得不到主流的認同。賢弟沒聽說過關學,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

宋應星看著朱由校,笑著說道:“所以我才想為我們的關學做點事情,讓更多的人都能夠知道,讓當今的陛下也知道大明除了心學理學,還有一門關學。”

“你怎麼知道當今陛下會對關學感興趣?”朱由校問道。

事實上這是朱由校真的非常好奇的問題。因為他能夠從宋應星的眼光之中看到希望,尤其是在提到當今陛下的時候。

這就是說,宋應星對當今陛下充滿了希望。

那麼這種希望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呢?這讓朱由校很好奇。

“因為當今陛下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宋應星開口說道:“如果讓陛下知道還有關學,那麼陛下一定會支持。隻不過如何突破陛下麵前的封鎖,是一個難題。”

說到這裏,宋應星苦笑著搖了搖頭,有些無奈的說道:“當初理學不允許我們出聲,現在心學或許也不會允許我們出聲。但是終歸還是要試一試的,成就成,不成就算了。”

“你為什麼要這麼做呢?隻是為了弘揚關學?”朱由校看著宋應星,再一次問道。

“我知道賢弟這麼說是什麼意思。人的一生,終究是要做點什麼。讀了聖賢書,自然是想要一展胸中所學,想要致君堯舜上。這是所有讀書人的理想,我自然也不例外。”

宋應星說完這句話後,定定的看著朱由校問道:“賢弟覺得現今的大明如何?”

“內憂外患,岌岌可危。”朱由校也沒有絲毫客氣的說道:“看起來盛世繁華,實則如烈火油烹。稍有不慎,便會跌落深淵。”

“大明已經兩百多年了。縱觀曆朝曆代,已經到了王朝末世的時候。”朱由校沒有絲毫的遲疑。

說完這句話,他自己也笑了,然後接著說道:“可能看出來的也不止我一個人。朝中的有識之士、在野的那些士林清流他們也看得出來,所以他們才提出了各種各樣的策略。從張居正改革開始,大家都在尋找一條能夠中興大明的道路。”

“可是像賢弟這麼敢說的卻沒幾個。”宋應星笑著說道:“人都是有私心的,終究是被這些東西所纏繞。如果事事都是這樣,你覺得你行,我覺得我行,鬥來鬥去的最終就隻能是黨爭。”

“所以我很推崇陛下說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你說你行,不行;我說我行,也不行,那咱們就試試唄,看看究竟是誰行。也正是因為這句話,所以我覺得陛下會喜歡我們關學。既然心學和理學都不行,為什麼不讓我們關學試一試呢?”這句話宋應星說的很輕,但是卻擲地有聲。

“兄長可知道,這走上朝堂主持革新,搞不好就會流血、就會死的!當初張居正落到什麼下場,想必兄長應該也知道。”朱由校看著宋應星,麵無表情的問道。

“大丈夫行事,何惜此身?我為的是這天下,為的是大明,死有何懼?如果張居正還活著,他悲傷的肯定不是他的下場,而是他的新政被毀掉了。”宋應星看著朱由校,笑著說道:“我不知道自己行不行,但是我想試一試。”

沉默了半晌,朱由校點了點頭,麵色凝重的說道:“那你就說說吧,給我講一講關學。能夠培養出兄長這樣的大才,我對關學更好奇了。”

“賢弟真的感興趣?”宋元星笑著反問道。

朱由校點了點頭,溫和的笑道:“我自然是很感興趣了。看到兄長這樣,我就想學一學了。如果合適的話,那麼我就跟著兄長一起學關學。”

“你要是不怕耽誤前途的話,那就沒問題,我就和你說說。”

“關學乃是北宋慶曆之際的大儒申顏、侯可最早開創的,至大儒張載而正式創立的一個學派。因其實際創始人張載先生是關中人,故稱‘關學’;又因張載先生世稱‘橫渠先生’,因此又有‘橫渠之學’的稱呼。”

“‘關學’,以《易》為宗,以《中庸》為體,以《禮》為用,以孔、孟為法。張載先生曾經有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便是先生一直奉行的思想,我們都是先生的信徒。”

聽到這句話之後,朱由校的臉色就是一變。

原來這個關學的張載是這個張載,他的關學實在是不了解,可是這幾句話朱由校聽過呀,這實在是太有名了。

在後世沒有人不知道這句話,這簡直就是宣言一般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