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陳洪走了之後,朱由校轉頭看向了張皇後,見她朝著自己甜甜的笑,朱由校也溫和的笑了笑說道:“等一下再給你釣一條大的。”
聽到這話之後,張皇後搖了搖頭。
“陛下疼惜臣子,實乃明君,妾身怎麼會因為一條魚而有什麼想法?”張皇後笑著說道:“妾身為陛下高興。”
朱由校笑著將張皇後拉到了自己的懷裏,大聲的說道:“那不行,今天一定要吃烤魚。”
看著朱由校認真又有些搞怪的模樣,張皇後笑倒在了他的懷裏麵。
徐光啟家。
自打從內閣值班房回來之後,徐光啟的臉色就不太好看。
雖然今天他被擺了一道,但還真的不是因為這件事情生氣,畢竟這是他要做的事情。
他生氣的是內閣那幾個人的態度,簡直就是枉為臣子。不過他也隻能是生生氣,也不可能把他們所有人都趕出去。
於是徐光啟去書房開始寫題本。正事還是要辦的,這個不能耽誤,跟那些人生氣犯不上。
不過很快老仆人就進來書房,來到徐光啟的身邊稟報道:“老爺,宮裏麵來人了,說是奉了陛下的旨意。”
聽到這話,徐光啟放下手中的筆杆子,站起身子向外麵走了出去。
事實上,整個徐家對於這種事情都不陌生,因為皇宮裏麵經常來人,陛下經常會給一些賞賜,基本上都是這樣操作的。
所以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這一次應該又是來了賞賜。
走到外麵,見到陳洪之後,徐光啟連忙拱手道:“陳公公。”
陳洪自然也不敢怠慢,連忙躬身道:“咱家見過徐閣老。”
內閣裏麵的幾位大學士,陳洪最看重的就是這位徐光啟徐閣老,因為他知道自家皇爺對這位徐閣老有多麼的看重。
其他的那幾個人對皇爺就沒那麼重要,所以陳洪對徐光啟一直都非常的客氣。
“不知道什麼事情要勞煩陳公公親自來一趟?”徐光啟笑著問道。
“是陛下有賞賜。”陳洪笑道。
說完這句話之後,陳洪對著身後招了招手。
站在不遠處的兩個小內侍合拎著一個水桶就走了過來,裏麵還傳出嘩啦嘩啦的水聲。
徐光啟頓時就是一愣,這是給自己賞賜了什麼呀?
並沒有太多的賣關子,陳洪直接說道:“今天陛下和皇後在西苑釣魚,商量著釣上魚來烤著吃。沒想到等到真的釣上魚來了,陛下就想起了徐閣老。”
“這是今天陛下釣上來的第一條魚,這不,就讓咱家給徐閣老送來了。陛下還說了,徐閣老整日為國操勞,吃不好、睡不好,這身子骨怕垮了,所以要好好的進補。這條魚就給徐閣老燉湯,讓他好好的去補一補。”
陳洪一邊說著,一邊臉上帶笑的看著徐光啟。
此時的徐光啟心中真的很感動,在內閣所受的委屈也消失不見了。
這是陛下對自己的看重,自己隻對陛下做事就行了,那些人其實不重要。
想到這些之後,徐光啟連忙跪下,感激的說道:“臣徐光啟,謝陛下賞。”
事實上像這種賞賜,根本用不著徐光啟如此大禮,可他就是這麼做了。
因為不這麼做,不足以表達他的感激。
這不是一條魚的事情,這是陛下在表明他的態度。有了陛下的這一份支持,自己可以昂首挺胸,毫無畏懼。
陳洪沒想到徐光啟居然會行這麼大的禮,連忙側身走到他的旁邊,伸手將他給攙扶起來,笑著說道:“徐閣老這份心,咱家會轉呈給陛下的。”
徐光啟沒有說什麼,親自將水桶接了過來,拎到屋簷下放好。
等到徐光啟轉身回來,陳洪正滿臉笑容的看著他,直接拱手說道:“東西已經送到了,陛下的話咱家也帶到了。如此,咱家就告辭了。”
徐光啟連忙說道:“我送陳公公。”
等到陳洪回到西苑,朱由校已經在這邊燒上了火。
炭火燃燒的很旺,旁邊已經擺好了醃好的魚,朱由校正準備把魚放在炭火上麵烤。
一邊的張皇後像小女孩一樣雀躍的看著朱由校,眼中全都是崇拜。
看到皇爺和皇後兩個人這個樣子,陳洪也沒敢過來打擾,直接站在不遠處靜靜的看著。
或者說,周圍的人全都在靜靜的看著,這更能體會到皇爺對皇後的寵愛。
皇宮裏麵一片安靜祥和,皇宮外麵卻是一直紛紛擾擾。
給商號加皇家標識這件事情引起的波瀾並不小,隨著徐光啟的一份題本,再一次把這件事情推上了風口浪尖。
因為徐光啟請朝廷增設一個衙門,這個衙門管理的內容也很簡單,那就是專門管商人坑蒙拐騙的。
在得到了朱由校一條魚的賞賜之後,徐光啟這一次是發狠了。
用徐光啟的話說,這個衙門可以由戶部來管理,專門負責管有商人坑蒙拐騙的。
在這一份題本裏麵,徐光啟還闡明了為什麼要成立這一個衙門。
因為很多商人坑蒙拐騙都不是在自己的本地做的。在自己的鄉裏,他們都是好人;但是出了鄉裏到外麵,他們都幹一些坑蒙拐騙的事情。同時因為是跨省作案,很難追查。
所以需要朝中成立這樣一個衙門,一旦有商人坑蒙拐騙的事情,就用這個衙門來查。
這個提議一出來之後,瞬間就引起了軒然大波。
為什麼會有這個提議的消息也很快就傳了出來,就是因為有人反對內務府皇家商號的事情。
他們認為一旦那些商人作奸犯科,會有損陛下的清譽。在這樣的情況下,這種和商人合作的事情就不應該存在。
可是徐光啟卻不這麼認為,他認為這是因噎廢食,所以他上了這麼一道題本,他希望朝廷能夠成立這樣一個衙門,能夠對商人進行監管;一旦有人作奸犯科,全部抓起來嚴懲。
既然是管商人的,人家不可能光盯著內務府,所以徐光啟就直接把事情擴大了,擴大到了所有商人的頭上。
所以這份題本才會引起軒然大波,因為它把大明朝所有的商人全都囊括進去了。
內閣的幾位閣老臉色都不太好,尤其是孫承宗他們。
原本以為這件事情會讓徐光啟吃個虧,沒想到他膽子居然這麼大,直接就搞出了這麼一件事情,而且還要把這個衙門放在戶部。
要知道徐光啟可是戶部尚書,這就是明目張膽的在為戶部擴張權力。
一旦這件事情達成,那就等於戶部又多了一個衙門,而且還是管理所有商人的衙門。
這個衙門的權力有多大,隻要在官場上混的人就沒有不知道的。在這樣的情況下,誰會願意徐光啟這麼幹?
要知道官場上的權力就那麼多,你拿走了一部分,別人就要損失一部分,這是絕對不能夠被允許的。
當然了,也有人支持新設衙門的提議,那就是徐光啟這一個派別的人;同時也有想要在戶部裏麵升官的人,他們想要更多的權力。
一時之間,朝堂上次爭論的亂七八糟,吵起來都沒完沒了。
無數的題本被這樣送到了皇宮裏,直接擺到了朱由校的麵前。
在他們吵不出一個結果的時候,自然而然的就會想到讓朱由校這個皇帝來做主。
對於這種裁判的角色,朱由校還是很喜歡的。
不過徐光啟這一次的所作所為,倒是讓朱由校也有一些震驚了。
沒想到徐光啟會提出這樣一個想法,說起來還是挺超前的,朱由校倒覺得這是一個好主意。
當然,這個衙門不可能是用來管內務府的,但也不代表不管內務府。
雖然內務府是朱由校的衙門,可是他還真就不敢說特別信任他們。要知道後世清朝的內務府腐敗可是出了名的。
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如果沒有監管的話,肯定不行。
雖然自己在內務府的內部設立了監管體係,可終究還是不夠全麵,自己監督自己是很容易出問題的。
所以朱由校覺得徐光啟這是一個好想法,是一個一舉兩得的想法。
在這樣的情況下,內務府會被這個衙門監管到,同時這個衙門也可以去管別的商人。這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想法。
一旦這個衙門成立之後,就可以製定商人管理法,到時候把所有的商人全部都納進來。如此一來,朝廷想辦事就方便多了。
不過現在外麵爭論的很激烈,一時之間朱由校也沒準備出頭,想看看雙方能夠打到什麼程度。
不過朱由校猜想,徐光啟應該會吃虧,畢竟他勢單力薄。雖然他是內閣閣老,同時還是戶部尚書,但畢竟上位時間太短,很多事情也沒有辦法,支持他的人還沒有被提拔上來,所以要吃個虧。
不過朱由校也不在意,這樣的爭論根本就沒有辦法改變結果。事實上隻要有人支持自己,隻要有人願意為自己辦事,那麼自己這個皇帝就是說了算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自己擁有絕對的權威,可以決定任何事情。
現在的朱由校就是這個狀態,朝廷上下有人願意為他做事,所以他就能決定很多事情。
這也是朱由校上位之後收拾東林黨的原因;同時也是朱由校在朝中留下這麼多黨派的原因。
因為隻有這樣,皇帝才能夠平衡各方,然後讓他們去做自己這個皇帝想做的事情,而不是讓臣子們去做他們想做的事情。這點對於一個皇帝來說至關重要。
無論是徐光啟也好,還是其他任何人也好,如果讓他們掌握了全部權力,他們就會按照他們的想法去規劃和做事情。這一點放在任何人身上都通用。
朱由校不會把希望寄托在其他人的身上,隻需要自己做主。
不過徐光啟提出的這個衙門,倒是讓朱由校有了一些想法,隻是不知道該找什麼人來做合適,或者說是建成什麼樣的規製比較合適。
按照徐光啟的意見,這個衙門更像是後市的城管,或者是工商局。
如果是成立一個這樣的衙門,隻擁有這兩個職位,朱由校是不甘心的。
因為大明的問題很清楚,並不是什麼土地兼並之類的問題。或許這也是個大問題,但是大明最要緊的問題就是稅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