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五章 看誰不順眼就打誰(1 / 3)

“好處和壞處?”徐光啟在一旁接過話頭說道:“我全都不想要。”

說這句話的時候,徐光啟臉上的表情並不是很好看。

對於現在的徐光啟來說,朝廷上下什麼事情都沒有就最好了,這樣就什麼都影響不到自己,平平穩穩安安靜靜的就最好,自己就可以按照現在的模式繼續發展。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隻要繼續發展,自己的實力隻會越來越強大,自己想做的事情也全都能夠做成。

可是現在出了貶孟子抬荀子這樣的事情,朝廷上下輿論翻騰,大家都在爭奪,反而對自己並不是十分有利。

“現在事情這樣了,我們也隻能選擇好處更多的。”李之藻說道:“事實上我們也沒有太多的選擇,我們隻能選擇支持黃克纘。如果不支持他,事情恐怕會變得更麻煩。”

一邊的沈庭筠也點了點頭說道:“的確如此。我們之前靠什麼上位的?”

“是李贄的學說,是陛下信任李贄的學說。從現在的情況來看,陛下不反對黃克纘在做的事情,也就是說陛下不反對荀子的學說。如果我們在這個時候反對,陛下會怎麼想?”

“陛下是不是會覺得我們和之前那些人一樣?如此,我們就沒有存在的根基了。所以看似有選擇,其實我們沒選擇,隻能支持黃克纘。”

“把孟子換成荀子……”徐光啟喃喃地說了一句,隨後歎了一口氣,有些無奈的說道:“我們怕是會背上罵名的,一旦事情敗了,恐怕會遺臭萬年。”

“那就把事情做成!”一邊的李之藻咬著牙說道。

“那也不必如此。”沈庭筠笑著寬慰眾人:“我們讀書做人做事,所求的不過是問心無愧。如今為了大明,我們聲名受到一點損失不算什麼。即便是事情失敗了,我們遺臭萬年,我們也聽不到了。”

看了一眼沈庭筠,徐光啟指了指他,笑著說道:“多大年紀了?還是如此的促狹。既然如此,那我們也別等了,直接上題本支持黃克纘吧。”

“我覺得你還是要等一等。”沈庭筠沉著臉說道:“你和我們不一樣,你現在是內閣次輔大學士,所以你不能出事。而且你今日的這個地位。還是先不要表態的好。”

一邊的李之藻也點了點頭說道:“事情才剛剛開始,局勢還不明朗,內閣裏麵的幾位大學士也不知道是什麼態度,所以你也不著急表態。”

徐光啟想了想,點點頭讚同道:“行,那就聽你們的。”

朱由校最近很無聊。

題本他不想看,因為沒有什麼重要的事情,全部都是噴黃克纘的,所以朱由校覺得看不看沒什麼太大的意思。

至於去上早朝,那就更不可能了。現在這個時候去上早朝,還不知道從什麼時候氣死了呢。

搞不好就有誰在金鑾殿上給你來一個撞柱子證道,到時候怎麼收拾?

索性就不上朝了,愛怎麼樣怎麼樣吧。

於是朱由校就空閑了下來,比較無聊。

在這樣的情況下,朱由校也不是沒事幹。他開始和戚元輔的千牛衛一起訓練。

當然了,朱由校的訓練量是肯定比不上千牛衛那幫精英的,但是鍛煉鍛煉身體還是感覺很舒服的。

雖然朱由校的身體自從上次感冒後虛了挺長一段時間,但是勝在年輕,恢複力比較好。

除了他們一起訓練鍛煉身體之外,朱由校還開始和戚元輔一起研究新的戰法,或者說是新的訓練方法。

主要就是朱由校把後世的一些東西拿了過來,比如小隊協同作戰、特種作戰,又比如兵種分類。

這些東西有的朱由校比較懂,有的他也是知道一個大概。但是也無所謂,他身邊有一個戚元輔在。

雖然戚元輔在曆史上並不是很有名,遠不如戚繼光和戚金,但對他們家的訓練方法還是很了解的,對鴛鴦陣也知道的很清楚。

這對朱由校來說就足夠了。於是兩個人在一起鼓搗,結合後世的一些東西,加上現在戚家軍所用的一些東西,開始不斷的嚐試和試驗。

他們想要尋找一種全新的戰法,兩個菜鳥在一起研討倒也是樂此不疲。

如此一來,朱由校的日子過得也還算充實,每天都興致勃勃的。

“皇爺,”陳洪走到朱由校的身邊,輕輕的開口說道:“內閣大學士徐光啟求見。”

聽到陳洪的話,朱由校點了點頭說道:“讓他進來吧。”

時間不長,徐光啟就從外麵走了起來。

朱由校讓人搬了一個凳子,擺手示意行禮的徐光啟過來,笑著說道:愛卿還是坐下說吧。”

“臣謝陛下。”徐光啟連忙答道,然後躬身坐了下來。

等到徐光啟坐下之後,朱由校才溫和的笑著說道:“愛卿在這個時候過來,可是有什麼事情?”

“回陛下,臣今日過來,是想和陛下說一下皇莊的事情。”徐光啟連忙說道。

聽到徐光啟提起這件事情,朱由校的心裏麵才想起來。

說起來這麼長時間了,自己還真就把皇莊這件事情給忘了。不過好在徐光啟還在試種,看樣子應該結果不錯。

朱由校笑著說道:“那就說說看吧。”

“是,陛下,”徐光啟連忙說道:“臣春天種下的番薯,長勢很不錯;其他的很多作物種下去之後,也都存活了下來,看樣子是很不錯。至於具體的收成,還要等秋收。”

“不過馬鈴薯,應該很快就能夠有結果了。臣已經在很多地方找過了,大明的其他地方也有百姓自發的種植馬鈴薯。隻不過他們的種植並不成規模,產量參差不齊,種的方法也多種多樣,所以臣也不太肯定效果如何。”

“這一次全部都是按照陛下所說的方法種植的,現在看漲勢不錯,前些日子都已經開花了,估計很快就能夠收成了。”徐光啟笑著說道。

朱由校點了點頭,所謂番薯其實就是地瓜;至於馬鈴薯,那就是土豆了。

這兩種東西怎麼種植,朱由校自然是很清楚的。

土豆需要發芽挖塊,然後再種,這是後世總結出來的方法。

雖然朱由校不知道是誰總結的,也不知道為什麼這麼幹,但肯定是有它的道理的。隻要將這種種植方式摸索出來,就可以推廣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