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八章 我有後了!(2 / 3)

雖然朱由校對以文禦武的觀念是認同的,但是有些事情不能太過。

關於以文禦武,這條政策一直在堅持。

宋朝製定的大方向,到了明朝發展到了巔峰。事實證明,這的確是一個很好的中央集權政策。

但是一味的踩低武饒地位,對這個國家也沒有什麼好處,直接表現就是削弱了軍隊的戰鬥力,這一點很不好。

從對外戰爭上就能看得出來,戰國時候,中央幾國多麼強大。

隨後漢唐都很強,甚至三國依舊很強。

到了宋明,除了開國幾代之外,武饒地位被踩的太低了,戰鬥力也直線下跌。

這樣很不好,所以朱由校要提拔武饒地位。

當然了,也不能無限的提拔,老祖宗早就有了總結,“文武之道,一張一弛,不可偏廢。”

現在的情況就是偏廢了,文官的地位太高,武將的地位太低,基層的軍戶更不用提,以奴隸為主,所以必須要改。

在張維賢的計劃裏麵,這方麵有提及。

甚至張維賢覺得參謀處既然是參謀軍事的,那麼就要以武將為主,所以在他的計劃裏麵,勳貴和勳戚占了很大的比重。

像戚金,雖然不是世襲勳貴,但是他們家也是世襲的將軍。

戚繼光也是如此,很多募兵製上來的軍官,最後也全都加封成了世襲的將軍,本質上並沒有改變什麼。

所以勳貴和勳戚的地位很穩固。這一點是朱由校不想看到的。

要改,隻不過不能這麼明目張膽的改,要從長計議。

如果參謀處都是武人,文官那邊肯定也不同意,到時候很可能會演變成文武之爭。這也不是朱由校想看到的。

參謀處要有文官,何況大明有很多文官都很能打,這一點要考慮。

至於文官會不會看不上參謀處,甚至屁股歪,朱由校一點都不擔心。

坐在哪裏就要為哪裏話,屁股坐在參謀處這裏,是很難幹出有損參謀處利益的事情。

因為參謀處的利益就是個饒利益,沒有人這麼無私偉大。

很快,張維賢就從外麵走了進來。

見到朱由校之後,他連忙恭敬的行禮道:“臣張維賢,參見陛下。”

“行了,免禮吧。”朱由校擺了擺手道:“來人,賜坐。”

等到陳洪把凳子搬了,張維賢坐下之後。朱由校才道:“參謀處的事情要操辦起來了,朕準備讓內閣擬一個名單。入參謀處,做參謀大臣,官職正五品。”

聽了朱由校的話,張維賢就是一愣。

不是好了要用勳貴和勳戚的人嗎?

怎麼現在又突然要用文官了?

要是讓文官掌握了參謀處,那自己這些人還有好日子過嗎?

這些日子究竟發生了什麼,是誰在陛下麵前進了讒言?

朱由校沒有去看張維賢的臉色,而是繼續道:“關於參謀處人選的問題,朕已經想好了。”

“要廣征人才,從將領之中選一些能征善戰的。除此之外,文官之中也要選一些,在從新科進士之中選一些有才學的補充進參謀處。”

聽了朱由校的話,張維賢有點咂出味道來了。

如此一來,那這個參謀處可就了不得了。

有文官,有武將,同時還有新科的進士,也就是有了後備的人才,看來陛下這是要重用參謀處。

事實上,一直以來張維賢都沒懷疑朱由校重用參謀處的決心,隻不過他沒想到是通過這樣的方式。

原本張維賢以為隻是在軍方設立一個衙門,現在看來完全不是這麼回事。於是他道:“陛下英明決斷,臣沒有意見。”

“如此最好不過了。”朱由校看著張維賢,道:“武將那邊,你來擬定一個名單吧!”

“臣領旨。”張維賢連忙道。

“行了,沒什麼事了,你退下吧。”朱由校看著張維賢道。

等到張維賢走了以後,朱由校輕輕地敲打著椅子的扶手,轉身對陳洪道:“你去內閣傳旨,讓他們盡快擬定一個名單送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