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五章 以工代賑(2 / 2)

劉茂兩個人來到朱由校的麵前也是戰戰兢兢。

看了一眼劉茂,朱由校道:“那邊煮粥的是你們吩咐的嗎?”

“回陛下,施粥這件事情已經做了二十幾了。有災民到德州開始,臣就組織諒州的富戶捐糧捐物,這粥棚一直沒停過。”

“陛下看那邊,臣組織了災民們搭建房屋,臣還組織了城裏的百姓捐衣服捐被子。那邊還有個棚子,裏麵都是臣在城裏麵組織起來的郎中,隨時都有人在這裏坐診,給災民們看病,防止發生疫情;有人病了隨時就治療,臣不敢有一絲一毫的懈怠。”

朱由校看了一眼滿臉冷汗的劉茂,有些無奈。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自己已經這麼嚇人了?

不過這也好。

於是朱由校道:“你的事情朕已經知道了,做的不錯。”

聽到陛下這句話,劉茂頓時鬆了一口氣。嚇死人了。

“朕的是現在熬粥,恐怕還沒到吃飯的時間吧?你們一給災民吃幾頓?想想也就是兩頓,餓不死罷了。”

朱由校看著劉茂道:“現在熬粥是不是做給朕看的?”

聽了朱由校這句話,劉茂連忙道:“回陛下,災民們吃兩頓,但是每隔兩就會有一吃三頓。臣怕他們吃的太少,餓壞了身子。”

朱由校聽了這話之後,略微一愣,隨後點零頭,笑著道:“你做的不錯。”

隨後朱由校又想了想道:“災民整日聚集在這裏也不是辦法,你們德州有沒有什麼地方要建的?比如修個碼頭、挖個溝渠、或者是修路。”

“以工代賑,朕允許你這麼做,可以動用德州府庫的錢糧。如果不夠的話,寫份折子到京城,朕讓人批給你。”朱由校看著劉茂道:“如果你做的好的話,朕給你升官。”

聽了朱由校這句話,劉茂差點沒興奮的跳起來。

劉茂之所以做這些事情,一來是覺得做官就應該這麼做,出於自己的良心;二來也真的是怕被告,也怕麻煩,弄一些錢糧,安撫一下災民,別讓他們鬧事。

誰能想到陛下來了?

這可就是自己的春!有了陛下這話,自己算是入了陛下的法眼,那還不平步青雲?

劉茂連忙道:“陛下放心,臣一定不讓陛下失望。”

聽了劉茂的話,朱由校點零頭道:“朕會在德州停留兩,你回去之後馬上寫一個條呈,看看需要做哪些工程,同時需要花費多少,也大概有個預算,到時候遞上來。”

“不過你要記住一件事情,朕會派人在這裏監工。災民該得的糧食和錢款,你一分都不能少,也不能讓人給克扣,不然朕饒不了你。”

“陛下放心,”劉茂雖然不敢自稱青,可是這做官的良心還是有的。

“臣知道忠君、知道體恤百姓。災民已經如此艱難了,臣怎麼忍心從他們的嘴裏再掏那一點口糧?如果臣真那麼做,陛下砍了臣才好。”劉茂義正言辭的道。

“好。那朕就看著你,隻要把事情辦好了,朕不會吝嗇賞賜,也不會吝嗇官位,有能力的人就應該身居高位。”

完這句話之後,朱由校拍了拍劉茂的肩膀道:“行了,去吧。”

“是,陛下。”劉茂答應了一聲之後,轉身離開了。

與來的時候不一樣,走的時候劉茂腳步輕快,甚至都想跳起來。

熬等了這麼多年,劉茂終於等到這麼一個機會了,一定要把握住!

朱由校看著劉茂離開的背影,臉上帶著淡淡的笑容。

他相信劉茂一定會把事情辦好,而且會下死力氣,甚至會自己搬到工地上去住。

因為自己給了他希望。對於官場上的官員來,能夠得到陛下的青睞、能夠升官,這就是最大的動力了。

事實上,在朱由校看來,劉茂就算是一個比較合格的官員,組織百姓自救、捐款捐物,雖然不多,但是能讓災民不餓死,在這個年代就已經是功德無量了。

至少劉茂心中還是有百姓的,這一點很難得,朱由校對他挺滿意的。這一次自己的山東之行恐怕要換掉不少饒官帽子,如果劉茂真做得好的話,提拔他一下也沒有什麼大不聊。

徐光啟在一邊有些無奈。

他是戶部尚書,這個錢要戶部來出。如果真的整個山東、河南幾省都以工代賑,這錢可不是數目。

真要花出去的話,朝廷恐怕也一時拿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