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零零章 各懷心思(1 / 3)

這要好好的想一想。

想到這裏,朱由校不禁無奈地歎了一口氣。

萬曆一朝的名將其實還是不少的,隻不過那都是在前期;到了後期,名將的數量可以急劇減少,根本就沒有幾個能夠拿得上台麵。

這估計與當時萬曆皇帝的做法有關係。戚繼光沒有落得好下場,使很多人都心灰意冷了。

尤其是隨著萬曆三大征,大明朝的精銳軍隊也被消耗得很厲害,國力也被消耗得很厲害。

想要找到一個能夠壓一世的將軍,還真的挺難的。在這樣的情況下,還真的就沒有太合適的人選。

原本李如鬆是很合適的人選,如果李如鬆不死,估計遼東也亂不起來。可是李如鬆死了,遼東甚至可以連名將都沒有了,所以才會亂的一塌糊塗。

不過朱由校也知道,這種情況在自己的手下不會持續太久。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自己不斷鼓勵,手下的能人會越來越多。

相信到了那個時候,大明就會呈現出一種名將輩出的局麵。對於這一點,朱由校心裏麵堅信無比。

同時朱由校也相信,以後絕對不會像原本的曆史一樣,在原本的曆史上,那些能人都沒有好下場。這一世,朱由校一定要讓他們有一個好的結果。

自從朱由校登基以後,他做了很多事情,朝堂上下的政策也都有改動。所以臣子們對朱由校的心思就更加的看重,平日裏消息傳播也是最快的。

關於爵位的事情一出來,所有人都激動了。

消息傳播的速度之快,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

僅僅是一個時辰之後,整個京城該知道的就都知道了,同時大家都在消化著這個消息帶來的震撼。

對於文官來,這又是一件讓他們蛋疼的事情。

爵位改革看起來和文官他們的關係不大,但實際上卻很大。文官想要插手,卻找不到什麼太好的理由,就讓人有一些無奈。

他們強行插手的話,反而會引起反彈。本身這件事情關乎到爵位改革,利益牽扯最大的就是勳貴和勳戚。

可是明白人都看得出來,那隻是流於表麵上的事情。陛下從這件事情開始,已經在逐步擴充參謀處的權力了,這對大家來是一個不好的信號。

爵位改革在勳貴和勳戚之中也引起了軒然大波,這件事情雖然看起來是好事情,可是重新調整爵位的本質就是陛下在確立遠近親疏。

以前抱著爵位吃老本的事,在今後恐怕沒那麼容易了。

最恐慌的就要數定國公,這位是真的害怕了。

在這之前,參謀處的事情就沒定國公什麼事,英國公和成國公全都入了參謀處,隻有他個定國公沒有加入,這就已經讓他很尷尬了。

現在又搞了一個爵位出來。如果其他國公的爵位都沒變,唯獨他定國公的爵位降了一等,那他成什麼了?

他肯定會成為勳貴之中的笑柄,也對不起列祖列宗。想到這裏,定國公都快成為熱鍋上的螞蟻了。

他心裏麵也在琢磨著究竟該怎麼做才能夠讓陛下重新看重自己。

與此同時,爵位改革的消息也傳到了內閣之中。

四位內閣大學士也在琢磨這件事情,不過他們關注的不是爵位的事情。

對於四位內閣大學士來,勳貴和勳戚的爵位與他們的關係實在不大,無論是升上去還是降下來都是一樣的。

韓爌四人關心的是參謀處的權力,這擺明了陛下要扶持參謀處。在這樣的情況下,韓爌他們想不關心都難。

於是四位內閣大學士又聚到了一起,開始商量這件事情。

隻不過聚在一起之後,半也沒有人話。原因很簡單,他們實在是不知道什麼。

陛下讓參謀處議定,本身就沒有內閣什麼事;內閣要強行插手。這個理由也不好找,難道反對陛下的爵位改革?

可是陛下也沒跟內閣商量,韓爌他們想話就隻能硬著頭皮上。可是想要硬著頭皮上,那也要有理由啊。

反對爵位改革,也要有反對的理由。這個理由恐怕也不太好找,難道有違祖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