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傳庭的計劃很好,執行起來也有一定的可行度,最後的結果也非常的有利,那麼現在就要看有沒有這個魄力幹下去了。
計劃交到了朱由校這裏,這個決定自然是由他來做。
事實上,朱由校根本就沒有考慮太多,就選擇了幹。
作為大明朝的皇帝,朱由校心裏很清楚大明朝的底蘊。如果這一次遼東能夠打贏,大明能得到的好處實在太多了。
此戰勝利的話,不但能夠逆轉大明和建奴之間的攻勢,也能夠震懾蒙古族。
另外在朝堂之上,也能夠提升朱由校這個皇帝的威信,畢竟皇帝在遼東,也算得上是親征遼東而且還打贏了,還能夠提升親軍的威懾能力。
這要是打贏了,好處真的很多。
可是如果打輸了呢?
正所謂未慮勝,先慮敗。按照孫傳庭的法,一旦雙線作戰展開,黃台吉根本就顧不上鐵嶺和清河一線。
這不是什麼謀略,也不是考驗黃台吉有沒有勇氣。因為鐵嶺河清和一線相比起建州三衛來,實在是沒有那麼重要。
雖然鐵嶺和清河一線也很重要,但是重要性不一樣。
鐵嶺和清河丟了,建奴會很痛,但是能忍;可是如果建州三衛丟了,那事情就大了,老家都沒了,而且現在的老家也隨時都容易被人端掉。
在這樣的情況下,黃台吉沒有什麼選擇,隻有一個辦法,集中兵力吃掉孫傳庭一部,然後伺機攻打遼陽,或者是攻打沈陽。
而在孫傳庭的謀劃當中,不動用遼東的人馬,遼陽有足夠的人守衛。至於沈陽,也是一樣的。
何況如果孫傳庭戰敗了,熊廷弼還能夠退回來。最終損失的也就是孫傳廷一部,最差的結果是全軍覆沒,第二差的結果是戰敗退回來;最好的結果自然是打贏。
所以孫傳庭在計劃裏得很詳細,不過他沒有要不要做這件事情,隻是了他自個兒的想法。
顯然孫傳庭雖然年輕,但是做官也很有經驗。他知道沒有辦法、也沒有資格替皇帝做主。
他能做的,就是把建議提出來。最終的結果如何,還要朱由校去做決定。
事實上,朱由校不會讓孫傳庭失望,甚至連孫傳庭都是這麼認為的。
看了一眼站在身邊的魏朝,朱由校道:“你在遼東這麼久了,這邊的大官員也都熟悉,這一次就你去傳聖旨吧。”
“是,皇爺。”魏朝連忙答應道。
“你告訴孫傳庭,他的事情,朕答應了。這山海關剩下的五千人也調給他。另外盧象升那裏的五千人人馬也調回來,給孫傳庭調過去。這一萬五千人馬全都交給孫傳庭。”
原本分兵的策略就是朱由校製定的,目的也很簡單。一方麵是配合熊廷弼,另外一方麵是配合王在晉,有機會的好去占領大寧。
現在孫傳庭的這個計劃裏,大寧就不重要了。隻要拿下鐵嶺和清河,或者是建州三衛其中之一,那麼局勢就立馬不一樣了,就不需要兵力再放在廣寧了。
至於幫助蒙古人,那就沒辦法了,幫不上。他們隻能靠自己,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是他們運氣不好。
“是,皇爺。”魏朝連忙道:“奴婢馬上就動身。”
在朱由校的基因裏,從來不缺敢動手的魄力。
雖然他很謹慎,想的也很多,萬事考慮的都很穩妥,可是真的有機會的時候,他也絕對不會手軟。
隨著朱由校的聖旨,整個山海關的人都動了起來。
原本駐紮在這裏的五千親軍立刻開始了急行軍趕奔沈陽。對於這些親軍來,急行軍本就是日常的訓練科目。
他們的裝備非常的好,火炮和火箭全都是在車上,行進速度不受影響。他們自己有綁腿這個神器,行軍速度非常的快。
至於廣寧的盧象升一部,在接到了命令之後,也沒有絲毫的停留,直接趕奔沈陽城。
整個遼東戰雲密布,所有人都在緊張的準備之中。
沈陽城中。
消息傳回來之後,孫傳庭臉上露出了笑容。
果然沒有猜錯,陛下一定會支持他!這一次一定要好好的幹,絕對不會讓陛下失望!
而熊廷弼得到消息之後,表情就沒有那麼好看了。
一來是擔心,二來是有些嫉妒。
一直以來,熊廷弼都覺得自己是皇帝的心腹,深受陛下的寵信。可是比起孫傳庭來,這真的還是要差一些的。皇帝對這些親軍,真的是沒有話。
見到孫傳庭的時候,熊廷弼看了他一眼,麵無表情的道:“孫大人,我還是不支持你的計劃,我覺得太冒險了。不過既然陛下已經決定了,那咱們做臣子的自然要全力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