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島又待了一天,朱由校就離開了青島,回到了萊州。
朱由校在萊州沒有做停留,直接就回到了濟寧,然後便登上了自己的船。
船隊一路繼續向南。
出了山東地界之後,朱由校就沒有再繼續停留,而是直接轉道南京了。
這一次南下,朱由校名義上是要去祭祖,所以該做的事情還是要做。
這一天,皇家船隊到了南京。
南京大大小小的官員自然是要來迎接的。比起其他地方,這些人對朱由校的到來更在意。
原因也很簡單,南京這個地方除了地方官之外,還有一套政府班子。
六部衙門整齊,還有都察院,甚至連錦衣衛都有一套班子,可以說這裏就缺一個皇帝了,然後就能夠把整個班都搭起來。
這些人有一部分是在這裏養老,另外一部分則是借由這裏做一個過渡。
大明把南京這個地方當成中央官員培養的基地以及養老基地。皇帝看不順眼的,讓他到這裏來養老;一些有潛力的官員,也會到這裏轉一圈,提前適應一下六部的工作方式,在中央缺人的時候就會把他們抽調上去。
所以對於這些人來說,皇帝到了這裏,這就是一件大事情,畢竟他們都是想要再向前一步的。能夠在皇帝麵前好好表現,對他們來說就是最好的機會。
對於朱由校的到來,他們自然很上心。
隻不過朱由校根本就沒見他們,也懶得見他們。
對於這些官員,朱由校根本就懶得和他們說什麼亂七八糟的事情,也懶得聽他們歌功頌德。
如果非要見的話,也要等到離開之時。畢竟自己在南京的這一段時間,南京的官場恐怕會大地震。在這樣的情況下,這些人見不見也沒什麼太大的意義,因為到最後很可能留不下幾個。
到了南京之後,朱由校直接就住進了南京的皇宮。
這裏的宦官們早就把這個地方收拾一新了。
至於南京的防務,朱由校也派人接管了。
要知道,這一次南下,朱由校除了帶了自己的三千親衛之外,還有一支人馬在岸上行進。
統帥這支人馬的是盧象升。皇家親軍衙門調出來的一萬五千人由盧象升率領,保護著皇帝的安全。
南京皇宮的守衛由三千親衛來做。
除此之外,整個南京的城防都由盧象升來做主。
朱由校現在的處境,他自己很清楚,麵對的是什麼也很清楚。
在這樣的情況下,朱由校很難不做防備,索性就做得極致一點。到南京來的時候,就把城防先接管了。
南京城上下對於皇帝的所作所為,心裏麵也沒有什麼底氣。按照正常的流程,皇帝應該先接見他們。
可是這一次皇帝就沒這麼做,雖然給出了理由,說是皇帝身體不適,偶感風寒,可是這種理由怎麼說都行。
一些人信心滿滿,更多的人人心惶惶。
當今皇帝下手狠已經不是一天半天了,沒有人知道陛下這一次到南京盯上了誰。
除了南京這些衙門之外,其他的地方也全在盯著這裏。比如兩淮的官員,又比如揚州的官員,大大小小的官員都看在南京。
原因也很簡單,這些人掌管著鹽,根本就不是普通的地方官員。他們手裏握著大量的錢財,這對於他們來說,是一件非常關鍵的事情。
如果陛下要盯上了他們的錢,他們該怎麼辦?
一時之間,風起雲湧。
雖然表麵上很平靜,但是所有人都知道,這隻是表麵平靜罷了,水流下麵的暗湧早就已經掀起來了。
對此,朱由校仿佛視而不見一樣,該做什麼就做什麼,按部就班的祭拜、按部就班的修養,甚至還遊玩了一番。
選了一個陽光很好的日子,朱由校甚至登了一趟北固山,吟誦了一首《北固山懷古》,懷念了一下辛棄疾。
隻不過是在懷念辛棄疾,還是在悼亡原本曆史上的大明朝,也隻有朱由校自己知道了。
就這樣,日子轉眼就過去了七八天,所有人都有些疲憊了,也有人開始鬆了一口氣。陛下似乎沒有做什麼的打算,看起來反而像是在遊山玩水,這樣的感覺就很好。
今天晚上夜幕降臨,朱由校換上了衣服。
一身書生的打扮,腰間掛著玉佩。
在他的旁邊,戚元功等人也換好了衣服。
一行人準備出去,顯然是要趁著夜晚出去遊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