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兒在一邊的桌子上拿起了一顆鮮果放進了朱由校的嘴裏麵。
聽了許顯純兩人的話之後,朱由校轉過頭看了兩人一眼,隨後坐起身子說道:“你說天下呀,總是有一些聰明人,或者是覺得自己比別人聰明,總想著去猜別人的心思,想要拿各種各樣的好處。”
“可是,這天下的好處是拿不完的,也沒有人總能夠猜到別人的心思。”
“這個葉家非常有意思,他們家在山陽縣,也就是淮安那麼一個交通要道、漕運要地,兩淮的鹽全都要從那裏走,可見她們家占據了地利之後,會獲得多大的利潤。”
“當年的戶部尚書葉淇,當真是一個好官。他世代生活在那裏,不可能不知道那裏是個什麼情況,可還是向朝廷提出了這樣的策略。雖然當時大明的鹽政也的確很爛,皇帝揮霍肆無忌憚,朝廷勳貴占窩嚴重。”
朱由校語氣平淡的說著,可是下麵的人全都不敢抬頭。
畢竟朱由校可是在說自己的祖宗,這種話別說插嘴了,聽一聽都是罪過。
可是他們這些人都是朱由校的心腹,也明白朱由校說的是什麼意思,顯然皇帝對這些人非常非常不滿意。
“結果呢?皇帝信任葉淇讓他改革,改了一個什麼?”
“邊關的將領們原本是有糧食吃的,甚至還能從鹽商那裏收點賄賂過點好日子,結果財路斷了。邊關的將士們沒有鹽沒有糧,日子難過啊!”
“可是肥了誰?肥了這些商人!看看他們葉家,這個時候了還自作聰明,當年怎麼就沒這麼聰明呢?聰明人就應該幹點聰明事。裝聰明?”
“去把那個葉池抓了,派一隊人去淮安,傳令給漕運總督,讓他派人把葉家抄了,順帶把他們家的買賣都查封了。對了,派人去盯著漕運總督,別讓朕看到什麼幺蛾子。”
說完,朱由校看著許顯純兩人吩咐道:“黃昌宗。讓你的人準備好,隨時準備接手漕運。”
“許顯純,派你的人過去看著點,別漏了什麼東西和人。”
“是,陛下。”許顯純兩人連忙答應道。
朱由校又轉頭看向戚元輔說道:“馬上派你的人去一趟南京,告訴南京的盧象升,讓他派人去淮安,同時讓成國公朱能也派人去。”
“是,陛下。”戚元輔恭敬的答應道。
幾個人都沒有想到朱由校居然如此的雷厲風行,甚至連什麼罪名都沒說,也沒查,直接就下令抓人了,而且直接是抄家。
不過他們沒有人敢站出來反對。
朱由校也知道自己的做法過於霸道了,對他們就沒有什麼理由可講。他們幹的破事就是那麼回事,也沒有什麼好查的。
作為皇帝的確應該尊重程序正義,自己這麼幹,反而會造成很壞的影響。
可朱由校得心裏麵很明白,自己沒有辦法在這裏和他們繞。
將來那個地方被他們經營得鐵桶一塊,整個長江以南兩淮地區,上到大小官員,下到微末小吏,甚至是民間的百姓,全都被他們經營得鐵桶一塊。
如果派人慢慢查、慢慢搞,能不能搞得下來都兩說;即便搞得下來,需要多長時間也不知道。
朱由校不會在這裏投入那麼大的時間和人力成本,也懶得和他們去鬥,索性就直接下手吧。
大兵壓境,強勢出手,把人抓了、家抄了,什麼罪名都來了。
等到徹底平定了南方的這些人之後,再重新樹立規矩也不晚。有他們在這裏,也沒什麼好樹立的。他們一套規矩,自己一套規矩,聽誰的啊?
至於說沒有人敢經商,朱由校就更不擔心了。內務府那邊雖然力量還不足,但是已經積蓄了很多的力量,隻要想擴充的話,肯定會有很多人加入,根本就不成問題,自己用不著這些人。
八年了,整整忍了八年了!
這八年自己是怎麼過來?現在怎麼可能還對他們優柔寡斷?
而且這是大勢之爭,自己要做的事情太多,沒時間浪費。曆朝曆代皇帝需要錢的時候,收拾起人來從來都不收,漢武帝幹得比自己絕多了,收拾起人來也更加狠,無非就是自己手上有沒有人得原因。
就說祖宗朱元璋,定罪的理由很多時候都很奇葩。
最新網址:x.la
下載本書最新的txt電子書請點擊:
本書手機閱讀:
發表書評:
為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在點擊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閱讀記錄,下次打開書架即可看到!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