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想要蓋祠堂的事也和村長說了,村長自然沒意見的。
快到晌午,村子便忙碌起來,昨天說了今天要擺流水席的,一大早的村長就讓人去鎮上買了東西,這會也都忙開了,村子的空地支起了大鍋,燒水的,洗菜的,蒸米飯的,好不熱鬧。
夏冬兒自然不會讓村長白忙活,就在頭天準備好的禮物中多添了些東西和銀錢,流水席一直到半下午才結束,結束時夏冬兒就讓人將禮物一一拿了出來送與村民,大家吃飽喝好,又收了那麼多貴重的禮物,各個臉上都笑開了花。
抽空也去看了自家的地,裏麵種著麥子,長勢很好,已經有些發黃彎了腰,再等一月就該收麥子種苞米了,原來的荒地如今也養成了肥田,等麥子收了就能種大豆,那可都是春生的財路。
今年村子打算種大豆的也不少,因為春生的大豆不夠用,上年在別的村子收購了不少,大豆的價格一下子就長了上去,今年,村子也想借此發些小財了。
地裏的事是不用夏冬兒管的,聽七叔說,老撚過幾天就回來,農忙的時候都是老撚安排人忙活,不忙的時候,老撚就在作坊忙活,這個老撚可真是幫了不少的忙,自然,春生也沒有虧待過老撚,工錢給的都要比旁人高出許多來,這也是老撚做事認真的緣故,老撚是個懂感恩的人。
隔天是明遠的生辰,夏冬兒送了個小木偶、故事書和一盒子的寶石,那孩子,竟然領著雨桐將寶石當做彈珠去玩了。
村裏熱火朝天的談論了幾天,也就淡了下來,而這時,傅容瑄已經著手準備建祠堂的事了,夏家的事,夏冬兒說了算,有傅容瑄在那裏站著,大家都知道他大將軍的身份,即便夏冬兒說的不對,大家也不敢多說什麼,不過七叔是打從心眼裏服氣夏冬兒,他看的出來,夏家,她當家就對了。
祠堂很快建成,就在西山腳下,離以前江帆那石屋也沒多遠,夏家列祖列宗的牌位都移到了祠堂,此事辦的漂漂亮亮,村裏人又是一陣誇獎。
其實夏冬兒也不是為了有人能誇獎,隻是想著自己從現代而來,這輩子回去也無望了,既然如此,她想將夏家發揚光大,也算是慰藉本尊之身了,而且,她也不希望將來她百年後不能所安,有了這祠堂,夏家後人也能記得她。
村子的學堂也很快籌備起來,不愁沒教書先生,因為夏冬兒給的條件是很豐厚的,也不愁沒孩子來念書,因為除了書費要村民自己負擔之外,其餘的都是不要錢的,當然,這個隻是針對本村的孩子。
夏彤長大了,村裏不少的好男兒都盯著,加上這從京城來的香菊和靈珊,村裏一下子熱鬧起來,香菊和靈珊時常抱著孩子在村裏轉悠,東家西家的串串門子,時間久了和村子裏的人也都熟絡起來。
夏冬兒也常帶著她們去爬山,兩個小家夥挺喜歡進山的,聽到鳥兒叫,倆個小家夥就樂的咯咯咯的笑,靈珊也漸漸喜歡上了這村子,還私下裏和香菊說過,若是將來能在這山裏找個好人家,平平淡淡的過日子也是挺不錯的。
大寶回到村子就又恢複了以前的生活,時不時的進山去打些獵物回來,有一次,竟然還獵了一隻貂兒,差點沒把香菊給樂暈,直呼大寶是要成精了,如今的生活好了,獵物不用去賣,那貂兒取了皮,正好給玉妍做件小襖子,等今年入冬就能穿。
五月,農忙,老撚回來了,他對夏冬兒很是感激的,做活也做的認真,收了麥子種苞米,這些活兒他已經做的很老練了。
村子的生活越來越好了,村民為了方便,還專門修了一條通往山外的石板路,這也是羨煞了附近鄰村,昔日最窮的夏家村,如今早已大變模樣,成了浦陽鎮最富裕的村子。
七月,木白蓮又懷孕了,江帆隻得將她留著了家裏,自己則是三天兩頭的家裏鋪子來回奔波,好在家裏有夏冬兒作伴,他倒是放心的很。
傅容瑄隔幾天便會去鎮上一趟,停留兩天,處理完公務就回村子,他最喜歡的就是陪著夏冬兒,兩人偶爾的丟下玉含和玉妍,一起去看山看水,反正倆孩子有很多人搶著看,他倆倒也樂得清靜。
傅容瑄很少上山打獵了,不過他打獵時英俊的身姿,她永遠記得的。他去忙公務時,她就守著家,閑時彈彈鋼琴,忙的時候她也會下地去幫忙,日子過的紅紅火火快快樂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