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趙雲(3 / 3)

先帝劉備以伏兵計擊破曹軍,趙雲於戰鬥中生擒了敵將夏侯蘭。

趙雲與夏侯蘭是同鄉,自相知,於是向劉備求情,免夏侯蘭一死。

而夏侯蘭又明於法律,劉備任用夏侯蘭為軍正。趙雲不任用自己所親近的人,他的謹慎思慮,正如他不會親自任用夏侯蘭那樣。

建安十三年,曹魏太祖曹操親自率領大軍南下荊州,劉表次子劉琮先舉州投降,然後才派人通知駐守樊城的劉備。

先帝劉備雖然想要罵娘,不過也知道無力抵抗曹操,隻能不戰而走,路過襄陽時,城中十餘萬百姓“自發”跟隨劉備,致使行軍速度非常緩慢。

曹操派遣曹純率領五千虎豹騎僅用了一一夜,就在在當陽長阪附近追上了劉備。

危急之下,劉備丟下妻子和孩子,僅帶著張飛、諸葛亮、趙雲等數十騎逃跑,混亂中不見了趙雲。

有人對劉備趙雲往北邊曹操那裏去了,劉備直接用手戟打過去:“子龍是不會棄我而去的。”

而後,趙雲懷抱劉備的幼子劉禪,保護著劉備的妻子甘夫人,平安地回到劉備身邊。

(《三國誌·趙雲傳》:及先主為曹公所追於當陽長阪,棄妻子南走,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

此戰之後,劉備便任命趙雲為牙門將軍。

赤壁之戰後,趙雲跟隨劉備平定荊州四郡。劉備任命趙雲為偏將軍,並取代投降的趙範,兼任桂陽太守。

趙範有一個守寡的嫂嫂姓樊,有傾國的美貌,趙範想將她許配給趙雲。

但是趙雲不同意,推辭:“我們是同姓,你的嫂子就像是我的嫂子一樣。”

當時有人勸趙雲接受這名美女,趙雲回答:“趙範是被迫投降的,心不可測,何況下女子不少。”

不久之後,趙範果然藉機逃走,而趙雲則毫無牽涉。

建安十四年,劉備在平定荊州南部四郡,又得到原屬劉表的部曲萬人之後,成為荊州牧。

先帝劉玄德聲勢漸大,孫權便建議他們雙方結親,先帝劉備便娶了其妹孫夫人。

兩年之後益州牧劉璋為防備曹操勢力而向劉備求援,劉備便領兵三萬入益州,留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等人留守荊州!

先帝劉玄德離開荊州之前任命趙雲為留營司馬,管理軍事事務。

此時孫夫人放縱驕橫,她從東吳帶來的侍衛和官吏,也多有不法的行為。

先帝劉備知曉後特命趙雲掌管內事。孫權獲知劉備西征益州之後,便派了大批舟船欲接孫夫人回去,孫夫人趁機將劉禪也一並帶走,幸虧趙雲與張飛一起帶兵在長江截住東吳船隊,並成功奪回劉禪。

(《雲別傳》:先主入益州,雲領留營司馬。此時先主孫夫人以權妹驕豪,多將吳吏兵,縱橫不法。先主以雲嚴重,必能整齊,特任掌內事。權聞備西征,大遣舟船迎妹,而夫人內欲將後主還吳,雲與張飛勒兵截江,乃得後主還。

《漢晉春秋》:先主入益州,吳遣迎孫夫人。夫人欲將太子歸吳,諸葛亮使趙雲勒兵斷江留太子,乃得止。)

建安十八年,劉備與劉璋決裂,從葭萌進攻劉璋,並召諸葛亮等人入蜀支援。

諸葛亮與趙雲、張飛等率軍溯江西上,一路平定郡縣。

在攻克江州後,兵分兩路,趙雲率軍由外水深入,攻取江陽、犍為等郡。

至次年於成都南麵,完成對劉璋的包圍。劉備攻下成都之後,任命趙雲為翊軍將軍。

(在這裏多一句嘴,趙雲的翊軍將軍不是什麼雜號將軍!

趙雲任翊軍將軍時為成都既定,也就是劉玄德給趙雲專門設立的,和他一樣待遇的還有一個諸葛孔明,軍師中郎將!

這也是為什麼趙雲能夠和關張馬黃的前後左右四將軍並列的原因!

這個將軍位,並不下於前後左右四將軍的地位,而趙雲也一直和黃忠被稱之為並列!

《華陽國誌》的作者常璩將趙雲的翊軍將軍與關張馬黃的前後左右將軍並稱。

《華陽國誌·卷六》:群下上先主為漢中王,大司馬。以許靖為太傅,法正為尚書令,零陵賴恭為太常,南陽黃柱為光祿勳,王謀為少府,武陵廖立為侍中,關羽為前將軍,張飛為右將軍,馬超為左將軍,皆假節鉞。又以黃忠為後將軍,趙雲翊軍將軍。其餘各進官號。

《三國誌》的作者陳壽將黃忠、趙雲以爪牙比於灌、滕。

從字形來看,“翊”通“翼”,形聲。字從羽,從立,立亦聲。“立”指“豎立”。“羽”指“雙翼”。

“立”與“羽”聯合起來表示“鳥之雙翼豎立起來”。本義:鳥兒準備起飛的樣子。鳥兒欲飛。

同時,三國蜀漢後期將領霍弋曾因功升任監軍翊軍將軍。

成漢時期李壽之子李勢在被立為王世子的時候,官拜翊軍將軍。

南朝梁置翊左、翊右、翊前、翊後四將軍,為優禮大臣的虛號。

隋時出現四翊將軍,即翊左、翊右、翊前、翊後,為重號將軍!

以後大家不早,趙雲是個雜號將軍了,你們看看是不是無用的知識又增加了!)

先帝劉備平定益州之後,有人主張將成都城中房舍及城外園地桑田分賜給諸將。

還是趙雲反駁:“霍去病曾過匈奴未滅,無用家為,現在國賊不隻像匈奴隻有一個,所以還不到可以安定下來的時候,須等到下平定之後,再使眾人返回家鄉去耕耘田地,這才是最好的決定。

益州的百姓,剛剛遭遇戰禍,現在應該將田宅房產歸還給百姓,先讓他們安居樂業,然後可以使他們服兵役、納戶稅,這樣也能得到益州的民心。”

先帝劉備當即便采納了趙雲的建議,不過也是因為這一點,趙子龍得罪了很多大將!

若非是他趙子龍資格足夠老,本事足夠大的話,恐怕這事兒不好做。

建安二十四年正月,劉備聽從法正、黃權等人的建議進攻漢中,漢中守將夏侯淵被黃忠所斬。

三月,曹操親自率領大軍來爭奪漢中,並運送大量的軍糧到北山下,有數千萬袋,黃忠認為可趁機奪取這些軍糧。

趙雲於是授予黃忠兵力去取北山,但是黃忠約定的時間之後仍未回來,趙雲便帶著數十騎出了營寨,查看黃忠等人的情況。

恰巧遇到曹操派出的大軍,趙雲遭到曹軍先鋒部隊的攻擊,剛與敵人交手,曹操的大軍已來到麵前,聲勢逼人。

趙雲便一次又一次地突擊曹軍陣列,且戰且退。

曹軍散而複合,趙雲突圍而出並退入漢軍的營寨內,此時部將張著受傷,又被曹軍包圍,趙雲又一次馳馬突擊曹軍,並救出張著,將他帶回營寨內。

此時曹軍已追至漢軍的營寨前,沔陽長張翼正在防守營寨,見曹操大軍殺到,便要閉門拒守。

趙雲進入大營之後,卻下令大開營門,然後令漢軍偃旗息鼓。

曹軍見此情況,懷疑趙雲設有伏兵,便向後退去。

此時趙雲下令鳴擊戰鼓,鼓聲震,又令軍士以弩箭射曹軍,曹軍驚駭,自相蹂踐,墜入漢水中淹死者甚多。

次日劉備親自來到趙雲兵營察看昨日戰鬥之處,讚歎:“子龍一身都是膽也!”於是設宴歡慶直到黃昏,軍中稱呼趙雲為“虎威將軍”。

(《雲別傳》:夏侯淵敗,曹公爭漢中地,運米北山下,數千萬囊。黃忠以為可取,雲兵隨忠取米。忠過期不還, 雲將數十騎輕行出圍,迎視忠等。

值曹公揚兵大出, 雲為公前鋒所擊,方戰,其大眾至,勢逼,遂前突其陳,且鬥且卻。公軍敗,已複合,雲陷敵,還趣圍。將張著被創,雲複馳馬還營迎著。

公軍追至圍,此時沔陽長張翼在雲圍內,翼欲閉門拒守,而雲入營,更大開門,偃旗息鼓。公軍疑雲有伏兵,引去。雲雷鼓震,惟以戎弩於後射公軍,公軍驚駭,自相蹂踐,墮漢水中死者甚多。

先主明旦自來,至雲營圍視昨戰處,曰:“子龍一身都是膽也。”作樂飲宴至暝。軍中號雲為虎威將軍。)

章武元年,劉備稱帝,欲進攻東吳,以報孫權伐取荊州、殺害關羽之仇。

滿朝文武意見一直沒有統一,但是隻有趙雲上諫:“國賊是曹操,並不是孫權,滅了曹魏之後,東吳孫權自然會臣服。

雖然曹操已經去世,但其子曹丕篡奪皇位,引起公憤,應該利用此民憤,先攻占關中,占據黃河、渭水上遊以討伐逆賊,那麼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

不該放置曹魏,反而先打東吳。而且與東吳的戰爭一旦開始,就不易停止了,伐吳並非上策。”

趙雲的話的有理有據,但是趙子龍的話並沒有被憤怒的劉備接受!

不接受諫言的劉玄德,執意東征,留趙雲都督江州。

(《雲別傳》:孫權襲荊州,先主大怒,欲討權。雲諫曰:“國賊是曹操,非孫權也,且先滅魏,則吳自服。操身雖斃,子丕篡盜,當因眾心,早圖關中,居河、渭上流以討凶逆,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

不應置魏,先與吳戰;兵勢一交,不得卒解也。”先主不聽,遂東征,留雲督江州。)

直到章武二年劉備東征大軍敗於夷陵,劉備由秭歸逃回永安,趙雲進軍至永安,而吳軍已退。

之後先帝劉備病逝永安宮。

蜀漢後主劉禪繼位,改元建興。趙雲由中護軍、征南將軍,遷為鎮東將軍,並封為永昌亭侯。

此時的趙子龍基本上已經算是站在了蜀漢朝廷的巔峰了!

建興五年在平定南中並和東吳結盟之後,諸葛亮率領諸將進駐漢中準備北伐,趙雲隨諸葛亮轉駐漢中。

建興六年,諸葛亮出兵北伐,宣稱將由斜穀道出兵,並令趙雲、鄧芝為疑軍。

兩人帶領大軍占據箕穀,魏大將軍曹真率領大軍阻擋,諸葛亮令趙雲、鄧芝在斜穀道阻擋曹軍而自己率領蜀軍主力進攻祁山。

趙雲、鄧芝由於兵弱敵強,失利於箕穀,但趙雲及時聚攏部隊,固守箕穀,沒有造成大的損失。部隊撤退時,趙雲親自斷後,阻止曹軍追擊,因此軍資和人員的損失都不大。

而在祁山戰場,蜀軍主力因其督軍馬謖違背諸葛亮的指示,舉動失宜,被魏將張郃大敗於街亭。

因此主帥諸葛亮隻好退兵,此次北伐以失敗告終,諸葛亮引疚上表自貶三級,趙雲也被貶為鎮軍將軍!

(《三國誌·趙雲傳》:五年,隨諸葛亮駐漢中。明年,亮出軍,揚聲由斜穀道,曹真遣大眾當之。亮令雲與鄧芝往拒,而身攻祁山。雲、芝兵弱敵強,失利於箕穀,然斂眾固守,不至大敗。軍退,貶為鎮軍將軍。)

蜀軍退兵時,諸葛亮曾經問鄧芝:“街亭退兵時,我軍編製皆混亂成一團,箕穀退兵,編製整齊一如出軍之時,這是何故?”

鄧芝回答:“趙將軍親自斷後,因此軍資沒有遺失,人員編製整齊。”

當時趙雲軍中尚有多餘的絹布,諸葛亮下令分給趙雲部隊將士。

(《雲別傳》:亮曰:“街亭軍退,兵將不複相錄,箕穀軍退,兵將初不相失,何故?”芝答曰:“雲身自斷後,軍資什物,略無所棄,兵將無緣相失。”雲有軍資餘絹,亮使分賜將士,雲曰:“軍事無利,何為有賜?其物請悉入赤岸府庫,須十月為冬賜。”亮大善之。)

可是趙雲:“我軍軍事失利,怎麼還能要賞賜呢?請將這些物資全部納入赤岸府庫,在十月寒冬的時候再賞賜給將士們使用。”

這次冬出兵的時候,趙子龍其實已經是不行了,身體已經非常差了,但是他仍然堅持的衝了上去!

這一次諸葛亮再次失敗了,這是他的罪過。

但是諸葛亮沒有想到,自己的一個決定,竟然讓這個老將軍就這麼結束了!

“送趙雲將軍,回成都!”諸葛亮並沒有送他最後一程,他還有很多事情!

趙子龍將軍去世,代表著那個時代的又一個著名的“餘孽”消失了!

現在這下的餘孽之中,竟然讓張頜那廝成了氣勢了!

此時諸葛孔明想到的是另一個人,神鬼輩出的年代,張頜不過爾爾。

當初在漢中的時候,別那虎步關右的夏侯淵了,便是後麵的曹真曹子丹張頜都比不上!

不過這個家夥現在,卻隱隱有了下第一名將的意思了!

還真是靠著老資格了!

諸葛孔明放下了自己的心情,然後繼續外成都整軍備戰!

在蜀漢建興六年,諸葛亮事先揚聲走斜穀道取郿,讓趙雲、鄧芝設疑兵吸引曹真重兵,自己率大軍攻祁山。

隴右的南安、水和安定三郡反魏附蜀,關中震響。

魏明帝西鎮長安,命張郃率領步騎五萬人前往,大破馬謖於街亭。而同時趙雲寡不敵眾,失利於箕穀。諸葛亮乃拔西縣千餘家返回漢中。

第一次北伐失敗,但是蜀漢沒有傷到筋骨不,更是得到了不少百姓,還有很多的官吏和人才!

同年冬,諸葛亮趁魏兵東下,關中虛弱,趁機北伐,出兵散關圍攻陳倉!

隻可惜最後為魏將郝昭所拒,諸葛亮勸降不成,而又糧草不繼,不得已退還漢中。魏將王雙來追,被斬。

但是在建興七年春,諸葛亮遣陳式攻武都和陰平二郡!

雍州刺史郭淮帶著大軍救援,結果諸葛孔明親自出兵至建威將他攔住了!

郭淮這一次被打退,蜀漢朝廷遂得到了武都和陰平二郡!

(《三國誌·卷三十五·蜀誌·諸葛亮傳》:七年,亮遣陳式攻武都、陰平。魏雍州刺史郭淮率眾欲擊式,亮自出至建威,淮退還,遂平二郡。詔策亮曰:“街亭之役,咎由馬謖,而君引愆,深自貶抑,重違君意,聽順所守。前年燿師,馘斬王雙;今歲爰征,郭淮遁走;降集氐、羌,興複二郡,威鎮凶暴,功勳顯然。方今下騷擾,元惡未梟,君受大任,幹國之重,而久自挹損,非所以光揚洪烈矣。今複君丞相,君其勿辭。”

《三國誌·卷三十三·蜀誌·後主傳》:七年春,亮遣陳式攻武都、陰平,遂克定二郡。冬,亮徙府營於南山下原上,築漢、樂二城。 )

這一次,諸葛亮沒有什麼出奇兵,隻是堂堂正正的去攻打!

陳式為先鋒在前攻打城池,曹真還沒有回到雍涼,郭淮率軍前來,結果不幸戰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