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保定王與助教(1 / 2)

楊其實這些日子以來也熟悉了一些事情的心算,或者對於一些事情早就有了大致的估計,因此分析起來也並不算太難:“《練兵實記》與《紀效新書》中百分之一左右方向精度,就是滑膛火槍的某種上限了。戰場上的精度不作數,但我風聞與估測:親衛連平時的訓練成績方向精度直徑應該至少是四百分之一左右吧?十六倍的散布麵積區別,至少七倍燧發槍的射速。如果再加上兩倍以上的人均炮火,我認為親衛連的三四千人放到拿破侖時代不敢能夠橫掃歐陸或沒有任何失敗可能。擊敗一兩個大國,殺傷十數萬,依靠部隊的靈活主動性累計殲敵數十萬,至少在三四年左右的短時間內不會有戰敗覆亡之憂是沒有問題的,時間再長那可就不好了。畢竟:拿戰時代的歐洲不僅是手工工場製造業強大,堪戰之兵也太多,兵力潛力都已經超過古代世界一個層次了。不是甲午日軍水準一個加強聯隊能搞的定的。。。”

停頓了片刻見這位新朝聖皇還是有些沒有把握,似乎為什麼擔心,楊思索片刻也似乎能夠猜測到一二:“在你那個親衛旅連群上。我看到了出眾的訓練,但也看到了驕躁之氣。這樣的軍隊已經有了某種軍閥風氣和自己的利益意識,可是稍稍有些危險啊?不是好現象。實話實:如果你要讓我繼位接管下的話,我可沒有把握掌控這樣一支隊伍,更別這之前的過節。。。當然了,身為軍人有自己的身份認知和個人利益及團體利益意識,有軍閥化的一些征兆,這在古代乃至近代也都是常有的事,算不得什麼特別的缺點。拿戰時期的普遍水平歐洲隊伍也不一定就好到哪裏。所謂王者之師不與婦孺爭道,還有什麼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之類,我懷疑嶽飛級別的人物未必真的做到了,陳慶之或韓信一類的勉強有可能。。。”

見到楊是如此的坦然,沒有過去自己很多時候所要麵對的各種隔閡,哪怕是敬重自己的人,新朝聖皇李岩也多少也不再隱瞞自己的打算,直來直去的道:“你的判斷和我的一些估計類似。秦王領域內的幾個都護府恐怕在實力上已經根本無法應對歐陸的起義聯軍了,這是我的猜測。如果在沒有強有力抵抗的情況下,中原內戰一兩年的時間就有可能鼎定;持續四年的楚漢之爭乃至靖難之役都還算是有來有回有反複的。歐陸距離陝甘邊陲相隔不止萬裏,考慮到一些行軍與占領時間,在沒有強有力抵抗的情況下也就是三四年,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我還可以鎮住親衛旅及一些密位在陝甘戰區拖延個三四年時間;七八年後,常言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了。我過去經曆過一些荒唐歲月,也受過不少創傷,恐怕比不了那乾隆皇帝。想來如今就必須以最快的速度安排一些事情了。如果再晚就有可能來不及了。。。”

楊對於這些並沒有多少意外,如果不打算對自己有所提攜安排,自己也就不會遇到楊勇莊園的那場試戰考驗了,隻是這個時候楊對於自己其實還是清醒的:“如果你印象不差的話那你應該是了解我的。如果讓我做一些事務性的事情,提出一些指導或意見,那我在軍事創意上或許還有點兒賦。可是要是‘降大任於斯人’?我恐怕是有些能不配位啊?少年時代都並沒有多少朋友的我,要是當個亂世帝王那恐怕結果隻能。。。”

這時候李岩也並沒有諱言:“能力是鍛煉出來的。相比當年白手起家的我,有足夠關係和背景的你其實在鍛煉領導能力乃至交往能力方麵會省略不少麻煩,少走很多彎路,這個以後你就應該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