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至畫的畫,勾勒出我國的大好河山,以及農民朋友們走在脫貧路上的艱難曆程。他畫的跟真的一樣,形象極了。
郭英子:(丈夫的字畫展覽室裏摩肩擦踵,看到來了很多愛好書法和喜歡作畫的人,他們參觀閱覽後,紛紛點頭稱讚。)嘿嘿,老頭子你可真行啊,看來參觀的人們,都對你的作品,表示了肯定呀。
李冬至:[這時,李冬至的老年大學的老師們,都來觀看這個年老的學生,他第一次舉辦的個人字畫展覽。他們一位位資深的老師,對李冬至的書法和畫都給與了很高的評價。
張文慧:[這次還專門派來電視台的記者采訪了李冬至。
李冬至:(他用一口本鄉本土的河南話,介紹了自己多年堅持寫毛筆字和畫畫)我起初呢?
主要是愛好寫毛筆字,更愛好畫畫,就那麼寫著寫著,畫著畫著,就變成了執著追求夢想……(記者在電視台一播出就轟動了書畫界。
有名的書法家和畫家,專門來觀看了李冬至的作品。)
李冬至:[有幾幅字畫還被選中,到全國農民草根畫家和書法家去參賽。結果他的字和畫,都被專家被評為第一名,他真可謂是厚積薄發,一舉成名。
老兩口的成功,也就大大鼓勵了牧野花鎮的鄉親們去韜奮進取。
張光明這次把這部勵誌型的劇本,又拍攝成微電視短片連續劇。對人到四十不學藝是一個有力的反駁。
更激勵了那些耄耋之年的老人重拾少年夢,白首不渝踏征程。
李月娥這次參加國際服裝賽,誰也沒有想到,一位中國鄉鎮的老太太,她會奪得第一名的好成績。
張光明就把李月娥的坎坷人生路,也寫成了一部電視連續劇。他讓女兒張文傑,翻譯成八個國家的語言,一經播放後,連他自己也沒有想到,會大受中外觀眾的歡迎,中外電視台的收視率都很高。
這可把張光明和李月娥,還有女兒們的全家人,高興地歡呼雀躍。
張光明心想,其實每一個人的人生經曆,都可以寫一部史詩般的影視劇。
隻不過飽經風霜後,才取得成功的人,才是可歌可泣的悲壯又可頌的輝煌人生。
張光明把這兩部連續劇掙得的錢,又給全鎮的三好學生加大了獎勵的金額。
他帶著全鎮六十歲以上的老年人去“北、上、廣。”去旅遊。
他主要是讓老人們欣賞我國重要的旅遊景點,還讓老人們欣賞了古色古韻的我國文明古鎮。他讓老人們大開眼界。
張光明為了讓本鎮變得更美妙絕倫,他建議三女兒張文君,在她的農場裏,加大種植種類繁多鮮花的麵積;還建議老斯蒂文開發山泉水和種植綠植和鮮花;以及養殖梅花鹿,孔雀、山雞、等等可觀賞性的飛禽走獸。
這樣呢?那就能吸引更多的中外遊客,來太行山和牧野花鎮參觀。
倆人都慎重思考了一下,他這位充滿智慧的人提出的建議。
然後張文君和老斯蒂文,倆人都覺得他想出的這一辦法,的確好就采納了……
果然,牧野花鎮和太行山更美了,遊客也就更多了。
張光明下一步要做的事情呢?
就是研發空中飛車。現在地麵上的交通擁堵不堪,是每一位搞科技智能化的科技人的重大責任。
張光明有了空中飛船研製成功的科研成果,為把牧野花鎮打造成世界一流的強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張光明還想研究出適合地麵和空中飛行,既能在陸地上跑,又能在空中飛的兩棲車。
許多人都這是異想開的事情,張光明可不這麼認為。
他,我隻要有夢想,就應該想盡一切辦法去圓夢。
雖然很不易,但是有了空中太陽能飛船研究成功的先例,我也就有了豐富的經驗。他從就是一個堅定信念的人,想到了一個宏偉目標,就定要幹成事。
張光明認為他遇到了難題,郭教授就是相助他的貴人。
平時當張光明搞科技遇到了瓶頸時,他就會去請來郭教授,倆人想盡一切辦法,問題逐漸就能迎刃而解。
可是這次呢?可不是那麼輕易就能辦到的事情呀。
貴寶他建議,張光明你幹脆做個型飛機不就得了嘛,幹嘛費那種老鼻子勁兒呢?
張光明:“我認為你的這個辦法代價太高了。
我是想研究製造節能環保型的太陽能飛車,可眼下縱然是高科技時代的當今,暫時還辦不到呀。
我和郭教授會堅持不懈地努力,從蓄電池和太陽能,還有汽油混合型應用的辦法,多方麵去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