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昌瑜未經請示,就主動發動戰鬥,把個天君給氣的火冒三丈,立馬就要聯絡他,撤銷他的所有職務,並抓回來治罪。
透過窺天水幕,當天君看到戰場的現狀,尤其是看見陌陌時,不禁瞪大眼睛,立馬滿腦子塞滿問號和疑問。
“這是英招的小徒弟?!……”
天君越打量陌陌,越覺得長的像昌瑜,當然也很像自己五兒子永漣,不禁眉頭皺成了一個大疙瘩。
“這也太像自家的子孫了!若真就是……”
想象陌陌若真是自家子孫,他殺了自己的五兒子,自己為了找他和他師傅英招報仇,才發動的這一場震驚四海的兩天庭戰爭。
因自家子孫自相殘殺,鬧出一場大戰,那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的,若是被傳揚出去,那還不被天下笑話死。
天君不敢再往下想,趁一切還未大白天下之時,自己必須要搞清楚,是不是自己擔心的樣子。
望向自己身後的方安,見他故意不看窺天水幕,天君心裏明白,他應該也發現了,陌陌長的太像自家兒孫,是怕自己尷尬,才故意不看的。
對自己最忠實的方安,天君也不打算隱瞞,他手指著窺天水幕,對方安直接吩咐道:“方安,你看那個小將,他就是英招的小徒弟,你馬上派出探子,去查他來自哪裏?是何出身?並馬上回稟本君”。
“是!”,老於世故的方安,自然明白天君的意思,那少年太像小時候的昌瑜了,任誰都禁不住多想,他忙躬身行禮,應了一聲離開了。
天君緊皺著眉頭,望著戰鬥不斷走向深入,看到原本占優勢的局麵,因英招使用散豆神通,在故意試探自己一方後,迅速扭轉戰局,將天軍給殺的慘不忍睹,臉上生起騰騰怒氣。
”哼!自不量力!“
天君的話剛出口,紫薇大帝就現身了,看了一眼水幕上已回撤的天軍,又看了一眼難掩怒氣的天君,猶豫地開口了。
“天君,三殿下此次出兵,雖然有些考慮不周,但本帝覺得,他能抓住他們準備不周,太陽宮門前大亂,呲鐵等大將回去救援,以及帝九淵始終未露麵等機會,速戰速決,也不失為一種敢作敢為“。
對於紫薇大帝,天君心裏一直是有所防範的,畢竟他過去想搶自己的寶座,後來,自己穩坐寶位,應是覺得大局已定,他自知無望,也就逐漸死了心。
後來,要對付共同的仇敵---帝九淵,兩個才逐漸有了一些合作,他看問題還是很老道,自己也受益頗多。
昌瑜未向自己請示,就擅自派兵出戰,與自己之前的叮囑完全背道而馳,天君心內氣的已是咬牙切齒,但怕紫薇大帝笑話自己,對自己的兒子已徹底失控,因此也不敢承認,自己對出兵之是,其實是一無所知。
“還是太草率,太年輕了,還是中了英招的詭計”,天君含糊其辭地回應。
從天君剛剛的變情,紫薇已斷定,八成是昌瑜為了出戰,想給自己博個好名聲,給天君來了個先斬後奏。
結果,他終是被老辣的英招給算計了,將天軍的底牌給探了個一清二楚。
知道天君愛麵子,紫薇自不會揭開這個秘密,省著兩個都感覺尷尬。
紫薇大帝覺得,昌瑜能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敢於違逆他父君,直麵強敵英招的舉動,還頗幾分英雄氣概,比他膽小怕事的父君強多了。
因此,頗為欣賞昌瑜的紫薇,想為他說點好說,防止天君治罪於他,若是天君換掉昌瑜,換上一個言聽計從的傀儡,那與北天庭這杖,恐怕再難打不起來了。
紫薇大帝捋了捋白胡須,才有開口回應,“雙方都弄清了……對方的實力,此一戰……也算是打了個平局,昌瑜能抓住戰機,和英招平分秋色,已是十分難得了”。
聽紫薇竟誇讚起昌瑜,天君心內感到有些為難了,自己若是換下昌瑜,那將如何自圓其說呢?
天君想了想,才又開口,“那英招老奸巨猾,他這一次能僥幸……被放過一馬,那以後就未必了,想來想去,他還是難當大任”。
紫薇大帝一聽,更確認了自己剛才預料,天君確實有了換帥的想法,於是建議道:“說來,那麵也是傾盡所有,也就那些實力,若是要改變戰況,天君可繼續……再派出些兵將,那雙方實力……就會立馬偏沉,若再戰,輸贏還真未可知”。
天君有一霎的猶豫,“大帝不是不知,英招的本事……何止這些?將半數天軍,交給個年輕人……終是不妥“。
紫薇大帝直接反駁,“天君,此話差異,前太子帶兵出戰,可是比三殿下要年輕,大將後浪推前浪,天君可不能輕看了……這些後生之輩。
再說,英招也老了,還要忙於教徒和理政,功力定是有減無增,手下能用之將……亦大大不如從前,可說是寥寥可數。
想必天師璃灝一死,北天庭的後方……然已亂成了一鍋粥,太陽宮前鬧事不止,就足可見一般,就單看此戰,他們可討到了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