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爭執(1 / 2)

今最後一項考核結束後,楊一帆讓學童重新整理了營地,才開始帶著這一幫人真正開始打獵。畢竟出來幾了,一直跟著楊一帆在考核演戲,真正的就沒有好好打獵。

秉著合理規劃充分利用現有的人力資源。楊一帆將整隻狩獵隊伍分為兩撥,楊一帆和四叔帶著楊堃的隊去了東邊,而老爹帶著楊賢的隊去了西邊。約定的時間實在傍晚的時候,地點就在新搭建的在營地集合。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幾千年的農業發展史中,中國古代的農民辛勤勞動卻經常饑飽不一。常年會遇到災人禍,兵禍動亂,土地裏常年是顆粒無收,在饑荒年份的時候沒有收成,難免糧食就不夠吃。這個時候,勞動人民就發揮出了自我價值的實現。借助大自然的恩澤,在山水中獲取食物,成了災年中農戶人家生存下來的不二法寶。

四叔帶著其他人作前鋒,在前負責捕捉獵物,布置陷阱。楊一帆和楊堃負責警戒,美名其曰負責殿後工作。

在諾大的叢林裏,自古所有物種的關係就不和諧。秉著大自然的法則,在叢林世界裏,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表現的淋漓盡致。

黃雀吃螳螂,老鷹吃黃雀;大魚吃魚,魚吃蝦米。在大自然食物鏈上人類既屬於食物,也屬於自然鏈中頂層的捕食者。

而人類不同於動物,先上力量就是人類的短板,不過人類善於思考和學習,在後學習並善於使用工具,使得人類彌補了力量上的欠缺。所以楊一帆可以自豪的,在整個叢林裏,除了自己這隻隊,再有剩下的就是獵物了。

打獵一直是四叔的強項,多年行伍的曆練基本上屬於箭無需發,他盯上的獵物就沒有逃過一劫的。所以楊一帆的殿後工作其實就是收撿四叔打下的獵物,並且把樹林裏眾人的腳印和獵物的血液打掃幹淨。

要知道,叢林裏猛獸其實不少,它們擁有敏銳的嗅覺和矯健的身形,能夠在很遠很遠的地方聞見人和動物身上散發出來的血腥味,長期鍛煉的身形讓它們在叢林裏長時間的追擊獵物,利用叢林裏的複雜環境,通常會趁獵物不防備就會襲殺而來,然後一擊致命。

“嗚嗚嗚”

長短不一的牛號角的聲音在叢林裏響蕩,聲音悠長犀利,在寂靜的叢林格外的突兀。

楊一帆和四叔好像對視一眼,臉色凝結。

不好,老爹出事了。

在交通靠走,交流靠吼的時代,像楊一帆他們這種分開打獵的,處在叢林裏林深草密,危險重重不斷,很容易一個看不見一個走丟了。

所以距離隔地較遠,為了有危險的時候能夠及時聯絡,一般都是商定好以牛角為號,有緊急情況的時候吹響牛角,剩餘的人就能及時救援。

“快,留兩個人看守營地和獵物,剩餘的隊員把多餘的物資放在營地,簡裝前行,快速趕往吹響號角聲的地方。”楊一帆丟到多餘的裝備,把腰刀掛在腰間,嚴厲的道。

雖然老爹一行人數眾多,隊員又剛剛經曆過曆練,身上煞氣未泯,人人配有刀弓箭矢,裝備不可謂不精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