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想的挺好,也預留了預備隊,可一切行動都要看他們警衛連的,俺總覺得單薄了些。”豐崗,縱隊部會議室,一行主官都圍坐在會議桌前,陳龍手上拿著幾封電報,眉頭深深地皺成了一個“川”字。原本是栗山那邊風聲鶴唳的,卻不料倒是鷹嘴崖那邊先爆發了戰事,事態的發展讓他也頗有些摸不著頭腦:
栗山那邊已經確定的報告了獨門坎外的一千多鬼子,還有銅鑼寨的那幫土匪,起來實力都不可覷。不過,陳龍以為憑著魏春生手上的第三團,再加上民兵團、各個礦區工廠的近兩千工人糾察隊,應該還是頂得住的。本來,縱隊部也擬定了計劃,打算以胡大康、譚思虎兩人帶隊,抽調第一團一個營,第二團一個營,加上縱隊部的幾支特種部隊,消滅敵人,保衛栗山的。
結果,令人沒想到的居然鷹嘴崖也受到了攻擊,居然還是一來就是一個團過千號人,後麵還有更多的援兵,這樣的打擊幾乎來的毫無征兆,壓根就弄不清這夥偽軍的意圖啊!於是,原本的調兵命令先行一步撤銷,眾多的特務、探馬被撒了出去,看看敵人究竟是耍的什麼花招,難不成還想來一次四麵圍攻中王山不成?!
“你也別太著急!有道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我們現在可不是兩年前那一陣了,連民兵、工人糾察隊加起來將近六個團,總兵力超出一萬人,咋的,難不成還怕了不成?不就是一群二鬼子嘛,俺們消滅的可不老少!”曲縉雲看著陳龍著急上火的,心底有些不忍。再怎麼剛強,這個搭檔的夥計也才二十五啊,他可沒經曆過那種殘酷的革命低潮考驗啊。譬如當年紅軍第五次反“圍剿”的失利,被迫踏上戰略轉移的長征路。多少的部隊被打垮打散,多少戰友兄弟被打死打傷,多少紅色根據地被屠戳一空......那可真是沒有辦法呀,他曲縉雲家五個本家兄弟,到現在可就剩下了他一個,家裏房子被燒,爺爺、爹爹都被屠殺,老母親隻能帶著大哥的年幼兒女逃荒討飯,至今也不知道還在不在人世了!
往事不堪回首!當年的紅軍也曾兵強馬壯,兵力起碼三十多萬,還建立了紅色政權,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可誰也沒料到最後居然要踏上“長征”路,要流落到陝北這個貧苦的黃土高原來落腳生根。但那又怎樣呢?經過了這麼幾年的時間,黨執行了正確的行之有效的革命路線,抓住了抗戰爆發的這個時機,再一次有了更大的發展,還領導列後抗日根據的中流砥柱!
所以,曲縉雲一排香煙,加這一通語重心長的回顧,也確實讓大家頻頻點頭:三年前的今,那時候真是兵不過百把,將不過幾個毛頭夥子,頂著個區隊的名頭,誰也壓根沒想到今的規模。如今的實力,比對當初的話,恐怕增長的能有百倍吧。當真是壇壇罐罐多了,反而倒是患得患失起來了麼?!大不了打爛了再重來唄!
“這樣吧,我和大康帶突擊營、特戰連、重迫擊炮連,還是按照原計劃增援栗山,彙合第三團采取守勢,堅守栗山防禦工事,力爭都消滅來犯之擔”譚思虎是參謀長,他權衡了一下,提出一個折中的意見。“鷹嘴崖那邊,我看司令員你帶著警衛營和神槍連去看一看,二團修築了幾年的戰備工事,我不相信隨便來夥偽軍就能隨隨便便啃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