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九章 積極備戰(1 / 2)

1944年5月1日,多雲,氣溫:19度--28度。這是一個溫度宜人,草長鶯飛的美好日子。

然而,對於日偽軍重兵壓境的中王山外側根據地而言,卻是一個黑色難捱的苦難日子。多年以後,據活下來的老人們回憶說,那一天的天色打從早晨開始就是那種灰蒙蒙的黯淡色,在硝煙的遮掩下,仿佛一整天都沒有見到太陽探頭,正合了當日多雲的氣象。而且參與戰鬥的老人們還有一個錯覺,因為爆炸帶來的血點打落到臉上,讓人誤以為當天是下了幾滴小雨的。可同伴卻反駁說,當天沒有下雨,落下的是人血,戰後撤下來的弟兄們,幾乎身上都是血呼啦擦的,可見是血不是雨!

這一點,是有佐證的。據八路軍中王縱隊第四團軍事日誌記載,5月1日的戰鬥中,傷亡巨大,後撤之戰士皆血染征衣,沒辦法隻得臨時緊急動員後勤部隊貢獻出自己的軍服,為幸存的勇士們換下。

相對於困龍峪那邊修建了小半年的工事,落馬坡這邊匆匆搶修的隻不過是一些簡單的戰備工事。即便是四團長馬子午不惜違反軍紀,強行征召全體男女青壯協助,三四天的時間也隻能修出個大概的防守體係來。

“副團長,俺們這樣幹,會不會挨軍紀,關禁閉呀?”一營長趙四娃頗為忐忑地問道,就這麼明目張膽的強迫老鄉轉移,跟手就把人家的門板卸了修工事,這樣幹真的符合八路軍的政策?!

“管不了了,這一戰俺們可不占優,受不受處分,等俺們先活下來再說吧!”魯金寶頗為不耐地揮了揮手,招呼到,“把那個床板、八仙桌全弄過去。記住了,防炮隱蔽所一定要修的牢固,一層木板壓一層泥土,不得少於三層。嗯,這樣恐怕也應付不了飛機轟炸呢!”

“搬吧,搬吧!來,都給記錄好,穀邊村孫巧兒家,門板兩副,板床一座,八仙桌一張,都給記清楚了,戰後俺們是要算錢補償的!”原本主抓軍紀的政委張有浩,親自帶著一幫政工人員,跟在隊伍後麵詳細記錄征用的老鄉物資。八路軍確實不拿群眾一針線,但現在是事急從權,但也不能苦了老鄉,必須要給予相應的金錢補償的!

預設陣地上,上萬的老鄉們盡管嘴上不說,但恐怕心底也是有些抵觸的。畢竟被強迫著參加挖溝、運土幹重活,也不是誰都樂意的。好在,這些當兵的多少還是講道理的,不僅每天給記錄出工算錢,準備的飯菜也挺不錯。而且這些小夥子們也和大家一齊幹活,挽著褲腿、喊著號子的一樣肩挑背馱,不算欺負人!

尤其是那個長胡子的老頭,兜兜轉轉的,時不時就親自下場手把手教導一番,幹得出是個老把式呢。小憩的時候,他總是笑眯眯地掏出包煙,招呼周邊的漢子們抽煙、拉呱,給大家講講鬼子、偽軍的暴行和這次的意義,總之很和善的樣子。後來大家說他是個團長,管著好幾千號人呢!這才讓大家吃了一驚。

落馬坡搶修出的戰線一共布置了三道:第一道是從黃河北岸的古驛道,拐進落馬坡的山穀,被封堵了起來。寬達四五百米,長達三公裏的山穀,再次被建了三道寬厚的防線,連同兩邊的山坡,共同構築成了一體的首條工事;第二道工事,就隻能依靠落馬河構建了——因為穿進了山穀,就是四麵擴展的開闊地界,全是開墾出的平地水旱田,根本就無法防守,隻能直接就退進到了河邊;第三道工事,其實已經是落馬坡寨子了。現在人口大量湧進來,鎮子規模也擴大了許多,包括後山那邊都被挖掘新建了不少的房屋。當然,銅礦也是在寨子後麵偏右的山裏,落馬坡寨子很好地遮蔽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