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的冬天,北方的雪下的很大!
燕京城籠罩在紛紛揚揚大雪之中。
在燕京城學館所在的那條大街之上,在街道的盡頭是一家茶館,此刻數十個書生坐在茶館中一邊喝著熱茶一邊欣賞外麵的雪景。
這裏的書生和前幾年已經有了很大的差別!前幾年,書生們隻學習四書五經,一個個四體不勤五穀不分,而現在書生除了學習儒學之外也要學習實學,而且實學的地位越來越重,實學課程也越來越多!除了實學之外,他們還需要了解時政,每年春天,這些書生還需要進入軍中軍訓!另外,不少的生產建設兵團的青年進入學館之中,學館學生的組成和以前已經完全不同,真正的腐儒越來越少。
“蒙古滿意屢次南下侵擾大宋,這一次我大宋數十萬大軍北上,將蒙古人徹底殲滅!聽說貝海爾湖一帶,光是蒙古蠻夷的屍體就超過五十萬!”一個看起來隻有十四五歲的書生臉上帶著興奮的表情道。
“聽說許多人都是老弱婦孺!哎,蒙古蠻夷侵擾我們,我們北上還擊是應該的,可是不應該殺死老弱婦孺啊!”一個三十多歲的儒生歎息道。
“那些老弱婦孺手中都有武器,他們也在進攻我們的軍人,我們自然要反擊,殺死他們也正常!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先前說話的十四五歲的書生不以為然道。
“北方草原麵積極大,不知道大軍的後勤能不能得到保證?”另一個二十餘歲的書生則是道。
“沒有問題的!從去年開始,軍部就開始往北方運送戰備物資,這一年來,以我大宋國力,儲備的戰略物資足夠數十萬大軍一年之用!而且,還有不少的生產建設兵團青年們給軍隊運送物資,他們不用發愁後勤的!我有親戚在軍部之中當差,最新的戰報是蒙古部落大量朝著欽察草原逃竄,現在我軍前鋒已經進入欽察草原中!”旁邊又有書生道。
“欽察草原?那是什麼地方?”十四五歲的書生好奇道。
“學館中要學習天下地理,看來你是沒有好好學了,這欽察草原在萬裏之外,異常的苦寒!”旁邊書生道。
“自從陛下登基以來,親自訓練軍隊,製定軍製,我大宋兵馬早已經天下無敵!契丹、女真、西夏都不是我大宋兵馬的對手,蒙古蠻夷自然也不是我大宋對手!我現在關心的不是蒙古之戰,而是另一件極其重要的事情!”就在這個時候,周圍一個長的非常高大、臉上充滿英氣的書生站了起來,道。
“哦?不知是什麼事情?竟然比蒙古之戰還要重要嗎?”其餘的書生都朝著他看了過來,有人道。
“有一件事情,關係重大!你們還記得嗎,五年前政務院剛剛成立的時候,陛下曾經說過政務院一屆隻有五年!現在政務院首相、大臣們的任期已經到了,陛下會不會選出新的首相、大臣?陛下如何選出新的首相、大臣?這難道不比北方之戰更加重要嗎?北方之戰隻是驅逐一些蠻夷而已,政務院關係天下,孰輕孰重?”這書生冷笑道。
“啊!不錯!這件事情才是至關重要的事情!”
“正是!”
其餘的書生們紛紛點頭,對於這件事情顯然非常的感興趣!
其實不僅僅是他們,整個燕京城中,稍稍有一些見識的,對於這件事情都非常的感興趣!整個天下,無數人都關注著燕京,他們也在期待下一屆政務院首相、大臣人選。
******
宣武十四年十二月十五日,國會召開例會,商討國事。
經過了幾年的建設,現在的國會和以前也完全不同,現在國會議員的數量達到了一百九十四人,這些人來自全國各個地方,許多都是從省議會推選成為國會議員。
國會議長仍舊是趙佶,隻是因為沒有實權,趙佶對於國會越來越不敢興趣,現在日常事務都是李處溫在處理。
這一天,所有的議員都來到了這裏!往日裏還有人請假,但是今天卻沒有一個人請假,他們已經得到了消息,知道今日商討之事十分重要,關係政務院首相人選!
當所有議員到來的時候,趙諶也在王庶、虞允文等政務院官員的陪同下進入了國會之中。
“這裏是政務院這五年來做出的政績報告,包括耕地麵積增加數量、公辦學堂增加數量、國家財政收入曆年情形、軍部這些年的所作所為等等,你們都看一看,對於這些有異議的,可以提出來,然後政務院給出回答。”趙諶道。
侍衛們將政務院給出的報告下發到了國會議員的手裏,國會議員們在仔細的看著,過了一陣之後,他們開始竊竊私語起來。
“糧稅比五年前竟然增加了四點七倍!耕地麵積增加了將近一半,土地畝產量也增加一倍!這人口出生率到底是什麼?人口出生率竟然增加了五倍!”
“你身為國會議員,竟然不知道人口出生率?政務院每年都要做相關的報道,罷了,我來講給你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