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蚩尤針法(1 / 2)

由於對《蚩尤道經》還屬於未知,李飛建議三個孩子學習李家的內功心法比較穩妥,因此內功還是李飛親自教。

三個孩子很快適應了山上的生活,投入到緊張的訓練當中,徐東其實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李順就是很好的例子,也得到了師父的認可,李飛早就沒把徐東當做七歲的孩子看待,在整理武功資料時還經常和他進行討論。

對於上午認字讀書的時間,徐東除了練字外,逐漸對羊皮卷上的針灸之法產生了興趣,由於沒有名字,徐東稱之為《蚩尤針法》,這套針法全都由文字描述,不過能對應背麵道經附帶的經絡圖可以直觀的讀懂,羊皮卷整整一麵都是介紹針灸的運用和全身經絡對各類病症的影響。

徐東前世是外科博士,可對中醫並不了解,是完全兩個不同的領域也不為過,中醫需要對草藥有極高的辨識度,包括藥性、形狀、配伍等等,是一門需要長期積累才能有所成的學科,講究望聞問切,而西醫主要依賴先進的醫療器械進行診斷和治療。

不過畢竟是學醫的,對人體的構造還是非常了解,經絡穴位能很快認清,特別是修煉《蚩尤道經》之後,對經絡穴位更加熟悉了。

“師父,您知道針灸嗎?”趁師父休息,徐東想了解當前的醫療情況。

“知道,大夏朝各地的醫館都有針灸大夫,不過不是很普遍,能用針的都是行醫幾十年的老大夫,而且這些大夫都比較保守,什麼傳男不穿女,傳嫡不傳庶,導致掌握這些技能的大夫越來越少。”李飛搖頭道。

“就是啊,不管是醫術還是武功,都應該拿出來交流才能發揚光大,閉門自封,不能吸取別人的長處,發現自己的缺點,路隻會越走越窄,特別是醫學,更需要交流,各種病例,各種治療方案都拿出來分享的話,就會有更多的人得到很好的治療,沒有那個大夫是全能的,相同的病例有不同的治療方法,隻有交流才能使個人和社會的醫療水平得到提高。”徐東隻顧著出自己的觀點,完全沒注意現在的身份。

李飛睜著大眼睛看著徐東,對他的言論目瞪口呆,這是一個七八歲的孩子的話嗎,就是所謂的大儒都不一定有這樣思想和觀點,可現實確實如此,作為習武之人有真切的感受,武林中各門各派都把絕技藏得死死的,生怕被外人學了去,都認為自家的武功下第一,甚至教徒弟也要留一手,害怕教會了徒弟,餓死了師父,導致許多武功絕學殘缺不全,這其實是整個武林的悲哀。

徐東看到師父的神情突然明白自己多了,連忙岔開話題:“師父,我打算學習這個針灸之法。”

“嗯,你人聰明,有興趣就學吧,我是幫不了你。”李飛知道徐東在打岔,沒有繼續討論。

徐東畫了一副畫找到李順:“順哥,你明上街幫我在一館買副銀針回來,然後回家一趟,讓二伯根據這個圖做一個木頭人。”

李順對徐東幾乎是言聽計從,沒有猶豫就答應了。

銀針第二就買回來了,木人可要好多,掌握了羊皮卷上的文字內容後,徐東開始實踐,練習紮針,先練手法,主要在冬瓜上練習手的穩定性,施針的力度和速度。

五後,木人做好了,徐東用竹簽筆將人體的穴位逐一的標注在木人上,通過這個方法,對穴位的位置更加熟悉。然後在木人上練習認穴的準確性。

光這幾項動作,徐東一練就是半年,半年之後才敢在人體身上試驗,幾個哥哥自然成了他的試驗對象,不過,試驗的穴位都有消除疲勞、緩解疼痛的功效,試了幾次後還很受歡迎,高強度的訓練受傷疼痛可是很平常的事。

隨著針灸技術的不斷提高,師父李飛也認可了他的針灸技術,試著讓他幫助治療內傷。

徐東其實想治療師父的腿,可是發現針灸解決不了,腿的經脈被射斷了,必須通過外科手術才有可能複原,可這裏根本沒有做手術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