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孝民的最主要任務是找到榮毓華,如果他被日偽抓獲,還要想設法營救。但這有一個前提,榮毓華沒有叛變。
胡孝民從不惡意揣測,包括對軍統被捕的人員也是如此。可不管是誰,隻要落到日偽手裏,他都會作最壞的打算。
未謀勝先謀敗,隨時作好最壞的打算,這是胡孝民之所以能一直潛伏的根本原因。
如果不是上級有令,他不會主動去找榮毓華。身為情報處長,他突然要找一個人,不管是什麼人,都會引起別人的注意。
胡孝民一向的原則是,不主動搜集情報,而讓情報自動送到他手裏來。
找人亦然,發動手下去找,反而會讓人重視榮毓華。這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連情報處長都驚動了。
但胡孝民也有自己的辦法,他給情報四科的蔣曉光去了個電話,讓他把近期各單位抓捕的反日嫌疑人員名單彙總。
不直接尋找榮毓華,可以廣撒網。先看榮毓華在不在名單裏,再作下一步打算。
蔣曉光對胡孝民的命令自然堅決執行,快中午的時候,他就拿著名單到了九風茶樓,向胡孝民報告。
蔣曉光扶了扶眼鏡,雙手將名單遞給胡孝民:“處座,這是警察局、行動總隊、情報處近一周新抓到的嫌疑人員名單,總共146人。”
胡孝民接過名單,嗤之以鼻地說:“這些人當中,有一半是真正的反日分子就不錯了。”
情報機構斂財的最好手段,就是扣反日分子的帽子。一頂帽子下來,輕則傾家蕩產,重則家破人亡。哪怕有關係有背景,要是得罪了情報機構,不死也得脫層皮。
蔣曉光胖乎乎的臉上,露出奉承的笑容:“有三成就相當了不起了。”
胡孝民一邊說話,一邊迅速掃著這份名單:“我們的任務,是把真正的反日分子挑出來。”
他一目十行,迅速瀏覽著這份名單。很快,他就看到了“楊德華”的名字。來自南市警察局,被捕原因:無正當職業,言辭閃爍。
胡孝民暗暗歎息一聲,能擔任地下交通員的同誌,一般都能隨機應變。在交通線上,他們經常會碰到日偽,應付他們是基本功。
之所以會被捕,要麼是出現在不該出現的時間和地點,要麼是沒有及時賄賂。碰到警察巡查,當麵給點好處,應該能輕易脫身才對。
蔣曉光應道:“處座說得極是。”
胡孝民把名單扔還給蔣曉光:“咱們抓的嫌疑人,可以和各個單位的情報科聯係,要仔細甄別,既不能抓錯人,也不能放走真正的反日分子。至於警察局那邊……,跟特高課打個招呼,讓他們核實這些人員,我們才五十多個,他們手裏有近九十個反日分子?這不是扯淡麼?如果讓日本人知道,還以為上海的治安有多糟呢?抓人可以,但要快抓快放。”
他所說的特高課,並不是憲兵隊的特高課,而是警察局的特高課。這個特高課,其實就是原來的特務股。
警察局的特高課,在業務上還是受情報處的指導。76號在市區的行動,警察局必須無條件配合。畢竟,現在趙仕君還兼著警政部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