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孝民拜訪廣田前,先去了趟延年坊7號。他要用備用電台,給軍統上海區發報。
到蘇州後,他與地下黨和新四軍的聯絡都很暢通,與軍統則主要依靠電台。湯伯蓀等人參加檢問所後,他與新二組的聯係就方便多了。蘇州離上海很近,半就能到。
提醒上海區注意出現在中國銀行的軍統重要人員後,胡孝民才去了愚園路顧公館。他這次回來是因為公事,顧慧英身為人事科長,總務處一攤子事走不開。
顧誌仁去了誌華紡織廠,因為胡孝民的身份,誌華紡織廠的生意越來越好。別的紡織廠,因為銷路或原材料,很容易陷入困境,誌華紡織廠從來沒因為這種事擔憂過。
特別是永興隆開業後,蘇浙皖的棉花、生絲,能源源不斷運往上海。
這也導致顧誌仁越來越忙,每清早出去,要晚上才能回來。
胡孝民去顧公館,自然隻能見到王淑珍,他也隻想見王淑珍。
胡孝民問:“最近你沒跟上海區有聯絡了吧?”
在上海區的檔案裏,新二組與上海區的聯絡員常駐蘇州。從那個時候起,王淑珍就與軍統斷絕了關係。
王淑珍歎息著:“我現在一心當顧太太,每打麻將逛街。唯一遺憾的是,家裏太冷清了。你跟慧英,如果能生個寶寶,那該多好啊。”
胡孝民一本正經地:“抗戰未勝,何以為家?”
王淑珍:“日本人要打,家也要立。我們這一代都拚光了,沒有下一代,怎麼跟日本人拚?”
所有在敵後參加抗戰的人,都抱著必死之心。從中國和日本的國力和軍隊的作戰素質來,他們認為,抗日戰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或許要十幾年,甚至要幾十年才能取得勝利。
也就是,他們這一代可能看不到勝利,要等下一代,甚至再一代,才能把日本完全趕出中國。
胡孝民分析著:“日軍的鋒芒已然挫縮,從日本國內補充的兵員? 素質低下? 有些還未成年。他們的軍隊,也開始貪汙腐化? 甚至還開始做生意賺錢。他們的中下級軍官? 傷亡很大,從國內新調來的軍官? 沒有經過實戰。這樣的軍隊,越來越不能打仗了。日本已然加入軸心國? 他們與英美為敵? 就是壽星公上吊,自己找死。”
從德國開始入侵蘇聯後,胡孝民就開始對抗戰有了更強的信心。日本的關東軍沒有趁機北上,配合德國進入蘇聯? 更讓他堅定了自己的判斷。
日本資源稀少? 這讓他在選擇時,必須自私自利。西伯利亞一片冰原,什麼資源沒有,而且一百多萬蘇軍虎視眈眈,日本人豈能做這種賣力不討好的事?
王淑珍驚喜地:“這麼? 日軍堅持不了幾年?”
胡孝民鄭重其事地:“倒也不能這麼樂觀,但我堅信? 我們這一代人,一定能看到勝利。”
王淑珍問:“這次你回上海要待幾?”
胡孝民:“辦完事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