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前,當時還是漢桓帝劉誌在位,草原上在北匈奴被迫遠走西亞後又出現了一隻新的草原力量,這就是鮮卑。
鮮卑族是昔日的東胡後人,自從當年被冒頓擊敗後就一直蟄伏於匈奴旗下,一直到東漢漢光武帝時被劉秀封為王侯開始漸漸獨立於匈奴。
隨著東漢王朝不斷對匈奴的進攻,鮮卑也成為了東漢王朝拉攏的重要力量,終於在漢和帝時期成為了匈奴西遷後最大的一股力量。
本來鮮卑也是各個部落互不統屬,但時勢造英雄,投鹿侯之子檀石槐東征西討,成功統一了鮮卑,並且北抗丁零,東擊扶餘,西進烏孫,橫跨萬裏匈奴故土,擁兵數十萬的鮮卑也自然學著匈奴開始將眼光對向富裕的大漢。
從永壽二年也就是公元156年開始,鮮卑開始不斷襲擾大漢邊疆,這個襲擾可不是幾個人過來打秋風的那種,而是成千上萬的軍隊攻城陷地的那種。
不久後劉誌誅殺了梁冀,正是意氣風發的時候,便下令重整軍士,反擊鮮卑,也就在這個時候,林環等人從不同的地方加入了軍隊,並且到幽州集結,當時的林環等人正是血氣方剛的年紀,都希望可以憑借一身武藝和本領在馬上取功名。
由於鮮卑大都是騎兵,漢軍往往無法一戰而定,這使得戰火連年不斷,在一次的戰鬥中,林環等人隨主將出塞追擊鮮卑騎兵,不料反而被鮮卑主力圍殺,一場大戰殺得是血流成河,最終漢軍大敗,林環等人拚死突圍,林環所在的屯最後隻有林環等五人突出重圍。
由於當時其中一人,也就是剛剛進來的老五楊萬裏腳中了一箭,且是毒箭,隻能砍下自己一腿保命,林環等人不願意拋棄楊萬裏,便陪著他躲在山林中靜養,這也使得他們沒有及時回到軍營報信,被當時的主將張央判定他們全部戰死了。
在漢軍中有“主將死,親衛無故而存者皆斬”的鐵律,如果發現他們還活著,他們很難解釋這十幾都去了哪裏,而且還有可能牽累家人,最終決定尋找一個地方隱居下來,便來了這裏結廬而居。
其實這也是古代戰爭的常見景象,每一場大戰後真正死亡的並沒有那麼多,很大部分人都逃亡了,但這些人也往往因為害怕軍法的處置,或呼嘯山林,或隱居山野,不敢回去。
林環等人的消失並沒有影響整個漢鮮戰爭,在後來的十幾年裏,漢軍雖然數次組織大軍出塞,卻無一大勝,尤其是在劉宏即位後,再起黨錮,使得士族將領大都不受重用,更是屢戰屢敗,直到兩年前檀石槐死後,和連即位,這個和連貪財好色,即位不到一年就在劫掠漢地時被射殺,鮮卑自此徹底分裂。
如今的草原上,鮮卑分裂為了三部,分別是步度根,擁眾數萬,據有雲中、雁門一帶,二是軻比能,分布於代郡、上穀等地,三是原來聯盟“東部大人”所領屬的若幹集團,散布於遼西、右北平和漁陽塞外。其中軻比能集團勢力最強。
值得一提的是,原來的草原霸主匈奴其實此時已經內附,居住於並州一代。後來曹操剿滅的烏桓也已內附,居住於幽州一代,而西北則主要是羌族,羌族其實也是內附的,並沒有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