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樹溝溶洞的發現解決了困擾紅星營的原材料問題,但楊樹溝的礦石如何運出來又成了新的難題。
楊樹溝是在深山裏,出山的山路就有幾十裏,更別送到紅星營了,在沒有水泥路、火車的情況下,每一次運礦石出山都隻能人背肩扛,就算不考慮人力成本,這樣的運輸量也低的令人發指。
“這一路有近百裏,更有快六十裏的山路,要想修條能走牛車的山路可不容易啊。”
大鬆村的四老聚集在會議室中,看著簡易的地圖,礦找到了,要是因為交通不便不能運出來,就太虧了。
後世的所謂山路好歹是有路的,即使不是水泥路也是黃土路,而這個年代所謂的山路,大都是獸道,也就是因為野獸長期來回遷徙後照成的野路,有的地方甚至要手腳並用的爬著走,這也是為何大部軍隊麵對這樣的山路隻能望而興歎的緣故。
“那能不能就地冶煉?直接運鐵錠出來?”呂安看向嶽亮問道。
嶽亮點了點頭道“我去了那裏,的確有空地可以建爐,但我們可不僅僅要煉鐵啊,還有馬郎的玻璃、純堿,如果都在楊樹溝燒製,那麼這麼多貨物運出來依舊是個問題,山路崎嶇,玻璃這東西我記得馬郎過可經不起折騰。”
“還是要修路!”馬強用手指著地圖上的道路道“就算他有一百裏,也要修出一條兩車道的路來,楊山溝可沒有煤,難道我們還要運煤進去?”
“百裏之路,即使隻修山道,也要花費上千萬...”楊萬裏咬了下牙根道“晚修不如早修,牛蹄嶺那群人不也是自己修的路麼,我們修!”
管錢的人都這樣狠話了,其他人自然沒有意見,正好各種工坊的修建都告一段落了,這些人手便可以轉移去修路了。
修路在任何時期都要報備,昌平縣令聽紅星營準備自己修兩車道的路,這可是政績啊,自然是一點反對都沒有,隻要不影響耕地就行,甚至拍著胸脯路上如果有人阻礙修路,縣衙會幫忙搞定的。
兩車道也就是並列兩輛馬車,來也是有趣,漢代的道路寬度標準和後世的幾乎沒有不同,漢承秦製,車軌寬度為六尺,合計後世18.6厘米,而後世的軌道受到西方影響,為英美軌道製,4.85英尺,合計14.5厘米,隻差了五厘米,因為無論是秦漢的車軌還是西方羅馬的車軌都是按照馬屁股來定的,西方馬比東方馬要稍大一些,屁股大了,也就寬了一些,但也寬的有限。
馬做夢都沒想到,自己的屁股寬度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影響力...
既然決定了要修路,那麼下一個問題就是修什麼路。
就像後世有高速公路,也有黃土路一樣,古代的道路也是分等級的,最高級的自然是秦始皇修建後不斷維護的馳道,馳道很寬,平原地區的寬度可以達到近七十米,這樣的道路目的是為了一旦發生戰爭可以快速的運轉軍隊,是連接各郡的主要方式。
其次就是縣道,是連接各縣的道路,這就沒有馳道那麼講究,但也是大路,除了西南等地崎嶇難行沒法修建太寬的道路外,一般寬度也要並行三車以上,而鄉鎮之間的道路則往往是兩車,一車的就是最低級的村路了,至於連車都不能走的,在古代叫做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