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進了虎牢關,來到關頭上,看著遠處浩浩蕩蕩一望無際的軍營,不由問道“都是何處兵馬?”
郭汜回道“有渤海袁紹、平原馬強等九路兵馬,各諸侯中唯王匡、袁術、孫堅三路兵馬不在其中,另外韓馥雖然有名,但並未出兵將。”
邊上李儒跟著道“袁術和孫堅都在南陽,因為太師用計,如今孫堅已經快連飯都吃不上了,想來也威脅不到我軍。
至於王匡,則在孟津一帶徘徊不進,我已經寫信給在河東的牛輔、田儀,讓他們和董將軍互相配合,想來無礙。
至於關下的賊軍....太師,如今賊軍剛至,應該挫其銳氣,方可久守!”
董卓一想也是,笑道“便下戰帖,約明日關前交戰!”
——盟軍大營
袁紹坐在大帳中,聽著不斷有諸侯安營紮寨完畢,不時點頭,對邊上的馬強笑道“多虧了馬平原早早選好了各軍駐紮之所,否則我軍必然要忙亂一陣了。”
馬強心裏已經急的要死,但他也不敢把董卓在遷都的事情出來,倒不是怕消息渠道被懷疑,而是一旦這群各懷鬼胎的諸侯知道董卓要遷都,大概率就決定坐等董卓遷都完畢,然後再進軍洛陽好減少損失,到時候更不用想著什麼進虎牢關了。
“盟主,軍師,如今我盟軍十餘萬兵馬已經到齊,當抓緊打造軍械,攻打虎牢關,隻要虎牢關一破,洛陽便近在咫尺,我大漢中興也就指日可待了!”
馬強的話讓所有人都微微點頭,由於馬強之前的順利,讓所有人都對董卓軍的戰力有了一絲不屑,覺得不過如此,因此倒是人人欲戰,希望得些功勞。
“既然如此,軍師,你來吧!”袁紹對盧植道。
“虎牢關乃下要衝,關高四丈五尺,且有汜水為溝,所以第一步必須先過了這汜水,然後再架設雲梯,緣梯登城,方可攻破!”盧植對虎牢關極為熟悉,這些日子也抽空畫出了一副虎牢關的內外示意圖,此時掛在屏風上,給眾人講解。
虎牢關之所以又叫汜水關的緣故便在這汜水河,虎牢關前的汜水河其實是兩條河的合流,分別是汜水和漫水,因此水流寬大。
“要過汜水...難道以沙土掩埋?”鮑信問道。
“虎牢關修建時為了防止被沙土掩埋水流,因此將河床重新修整過,減了寬度,加大了水流速度,沙土一下就會被衝走,因此很難掩埋,唯一的辦法是用壕橋!”盧植指著圖紙上的汜水道“雖然減了寬度,這汜水也寬達兩丈有餘,我們必須修建三丈左右的壕橋才能過汜水!”
漢代的一丈約為兩米三四的樣子,也就是虎牢關大概有十米高,關前的汜水河有五米寬。
別看了十米,覺得不算什麼,也就三層樓的樣子,但在漢末,這已經是建築關卡的極限高度了。
再高...你修建的可能是塔,不是關卡。
“這樣的雲梯和壕橋恐怕打造不易啊...”袁紹摸著胡子搖頭歎道。
袁紹正在想讓誰負責打造軍械一事,就看到有軍士跑進來報道“報!!虎牢關上射下一封戰書!”
袁紹示意邊上的許攸上前接過,許攸接過打開看了一下,對眾人道“董卓老賊已經到了虎牢關,他約我等明日關外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