潁川、南陽、汝南,這三個郡便是整個東漢士族最為密集三巨頭,如果看地圖,就會發現這三個郡其實是互相挨著的,這三郡土地肥沃,水係發達,農業發達,良好的經濟基礎反饋到上層建築上就是這裏的教育極為發達,可以這三個郡,就是東漢的頂級人才庫。
在這樣的潁川郡中真的是名士滿地走,豪門多如狗,但公認的潁川四大士族還是荀、韓、鍾、陳四家,其中四家中荀氏最貴,這個荀氏是荀子的後人,桓帝時荀淑在當時屬於文壇領袖,名震當世,號為“神君”,隻聽這個名號就可以知道這幾乎是文林盟主級的人物。當時的名賢李固、李膺等都尊崇他為師。
而荀彧便是這潁川荀氏的代表人物,順便一句,韓馥則是潁川韓氏的代表。
因此,做為頂級士族的荀彧,怎麼看打壓平原豪強的馬強不順眼。
在荀彧的心中,得士族則得下。
當然,這一點,在漢末乃至到唐朝,都是正確的。
戲忠和郭嘉則是寒門出身,尤其是郭嘉,他其實和郭圖是同宗,但同宗不同房,郭嘉又從生**蕩,早年不知道吃過多少自詡高潔的士族子弟白眼,因此,對士族並沒有太多的歸屬感。
其實寒門和士族之間的溝壑也並沒有想象中那麼深,雖然人家家裏世世代代都是高官乃至國級幹部,你不過是一個家裏出了幾個處級幹部的官二代,但大家還是算一個階級的,隻要你真的有才能,大官二代還是願意折節和官二代玩的。
荀彧很清楚戲忠和郭嘉的才能,這兩個人如果在太平年代,恐怕出不了頭,但在這亂世,這兩個軍略鬼才必然會大放光彩。
“袁渤海雖在軍略上有不足,但其由是身邊無人,兩位賢弟去必然可謂其軍中謀主,難道兩位還願意屈居於一鐵麵人之下?”
顏值正義在中國任何時代都存在,鍾馗對此很有發言權,馬強麾下賈詡、鐵麵的事跡早已傳遍了下,麵對可能要位於段英這樣的鐵麵人之下的風險,任何一個才高氣傲的人都不太願意接受。
荀彧的話的確打動了戲忠,但郭嘉卻是一臉的無所謂。
“罷罷罷,既如此,我且和誌才去渤海,奉孝可暫住平原,靜觀下風雲,但萬萬不可輕投馬強!”荀彧見郭嘉一點也不看好袁紹,雖然不明白為什麼,但還是退了一步。
荀彧在曆史上能成為曹操麾下最重要的謀臣,自然明白什麼叫互讓共贏。
郭嘉看了一眼戲忠,見戲忠已經沒有留下的心思,歎了口氣道“袁渤海身邊有潁川、河北、南陽、汝南四係相爭,其子袁譚過繼袁基,偏偏還最疼愛袁尚,日後其內必亂,兩位兄長如要去河北,萬萬心啊!”
郭嘉將自己為何不看好袁紹的原因了出來,荀彧卻有些不以為然。
荀彧的兄長荀諶、還有同郡的辛評、郭圖都在袁紹那為謀士,有這些人在,哪裏會吃虧,何況大家都是士族圈子裏的,有什麼好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