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毫發無損,幾位先生,你們是讓他繼續待在北海,還是招到平原...還是送到長安呢?”馬強回頭問道。
“孔北海身負盛名,明公如將其送往長安,和加害無異。”華靖立刻起身道“還是讓孔北海繼續在北海國為好。”
“不可!”段英推著四輪車上前道“孔融治北海,連年黃巾為亂,為何?皆因其乃清談之士,不擅治國理政!如此之人,怎能再放在一方牧民?”
“文和,你如何看?”馬強看向一臉我在發呆的賈詡問道。
“哦,詡在想另外一事。”
“何事?”
“詡在想東萊的蔡伯起。”
馬強立刻明白了賈詡的意思,孔融名重於世,如果自己連孔融都容不下,那麼世人會認為自己不能容人,日後再想其他諸侯投靠就是不可能的了。
就像曆史上的賈詡,之所以敢讓殺了曹昂的張繡投靠曹操,就是吃準了曹操要將張繡當做馬骨的心思。
現在,該是自己千斤買馬骨了。
“孔北海雖然不能破賊安民,但其人對朝廷忠貞,對百姓寬仁,倒也不失一方良吏。”
馬強的話算是對孔融的處理定下了基調。
“待朝廷批複我上的表文後,我準備約孔北海到平原一敘,到時候再論細節不遲。”
“明公英明!”眾人齊聲拜道。
“好了,科舉考試也算結束了,等批改後,將金榜名單送到我這過目後再對外公示。”馬強完,又起另外一事。
“陶徐州已經和我們簽訂了商貿協議,但現在幽州的供應卻出現了問題。”馬強看向段英,讓他介紹詳情。
段英對眾人道“公孫瓚到了昌平之後,大概是見到我紅星營嚴陣以待,上穀的鮮於校尉又率兵坐鎮於軍都山,並未直接對我紅星營挑釁,而是以兵馬阻塞商路,如今在廣陽、漁陽、涿郡都有他的兵馬在商道收稅,其收的稅賦,幾乎達到了貨物的一半。
如此一來,幽州給我們的鐵料供應就出現了大問題,漁陽的鐵礦、鐵廠也停止了對外輸出貨物,放在被公孫瓚截獲鐵料。”
“劉州牧難道不管嗎?”華靖也知道馬強和劉虞的關係,立刻問道。
“公孫瓚對劉州牧,如果不讓他收商稅,那麼他就要對百姓增加人丁賦稅,如果劉州牧不給,他就會縱兵劫掠。
劉州牧擔心幽州發生內亂,生靈塗炭,故而默許了公孫瓚的所作所為。”
“劉幽州是在割肉飼虎啊!”馬強搖頭道“諸位議一議,如何應付此事,如何不能打通和幽州的通道,我們青州的實力最少要下降三成!”
幽州對於馬強來,不僅僅是老家一樣的地方,更是他的重工業基地和大量原材料的來源地。
如果失去了幽州,平原軍的短期實力雖然不會有太大變化,但從長遠來看,發展速度必然會大打折扣。
“公孫瓚不過一無謀莽夫,袁紹此時也還在河內,渤海空虛,不如借道渤海,發兵攻之!”段英不怕事大的道,在他看來,青州的平定已經是尾聲了,不如乘機拿下渤海,為後續吞並冀州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