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八章 東北的利益(1 / 2)

“四方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不自揣量,來撓漢邊,則彼為不祥。彼即不為中國患,而漢興兵輕犯,亦不祥也。

今大將軍依中國富強,貪一時戰功,興無名之師,屠以為功,後如效之,則窮兵黷武之事不可擋也。

昔日秦國,席卷下,包舉宇內,然不知足,又南取百越,北攻匈奴,徭役不絕,二世而亡。

昔日武帝,大破匈奴,遠征大宛,降服西域,收複南越,吞並朝鮮,兵鋒之盛,至今無二,然遠田輪台,強者盡食畜產,羸者道死數千人,終下悔詔!

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也,是以君子為國,觀之上古,驗之當世,參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審權勢之宜,去就有序”

“好文章啊!我看了之後,都不禁擔心起後人窮兵黷武,最終讓國家敗亡了。”馬強將報紙放下歎道。

這是一篇《大漢報》上刊登的文章。

署名雖然又是個化名,但想想都能知道這是楊彪等人幹的好事。

馬強笑了一下,自己才剛剛離開薊縣,這楊彪就這樣坐不住,看來三韓的勝利的確讓他有些擔心了。

想想也是,大將軍府從烏桓到匈奴,從鮮卑到三韓,可謂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再這樣下去,馬強的威望遲早有一會高到讓

“明公,是否?”閻忠對馬強做了個抹脖子的手勢。

閻忠是西涼士族,對關東士族一向厭惡,一直希望馬強對這些關東士族下死手。

“不用,之前我就過,留這些人是有用的。

而且這文章也不是一無是處,如果無法得到利益隨意開戰,那麼就是好戰,國雖大,好戰必亡啊!

我想不僅僅是他,下很多人都在擔心我日後征伐不斷吧。”

華夏以前也好戰過,想著到外麵去砍人,但這種想法到漢武帝基本就結束了。

因為到漢武帝時,華夏四周能耕種的地區基本都被收入囊中,其餘的地方就和文章中的那樣,收益低不,維持成本還高。

很多後世人看到西方列強幾百年來通過戰爭大發橫財,開始鼓吹戰爭利國論,認為戰爭是有利於國家的。

這種觀點對也不對,首先,戰爭對於政府來永遠是在燒錢的,戰爭盈利是指戰爭勝利後通過賠款等方式讓己國獲得因為戰爭損失的財富更多的財富才能實現的。

因此,能否讓國家得到戰爭盈利才是戰爭利國與否的關鍵。

後世二戰後為何殖民體係迅速崩潰,其根源還是因為殖民者的統治成本太高,高到根本劃不來的程度,還不如讓對方獨立,然後利用金融等其他方式掠奪當地的財富。

否則就靠不合作,你信不信讓大象國全境建起肥皂廠?

當真以為日不落帝國是充話費送的?

現在也是如此,想想幾年前連是否還要涼州這個問題都可以在朝會上討論,就可以知道大漢朝廷上的大臣對開疆拓土是什麼態度了。

“對於這種聲音,無論是打還是壓,都不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