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續沒想到自己日思夜想的未來班底會是這樣的情況。
我可是你們的少主啊!
那馬子玉給了你們多少好處?
讓你們如此死心塌地的給他賣命?
而公孫江更不明白了。
大家不是喊著以服從命令為職嗎?
在訓練的時候,我讓你們跳泥坑,滾沙地,你們眉頭都不皺一下,為什麼此時此刻,你們一個聽我命令的人都沒有?
他們當然想不明白!
第八軍中很多人的確出自公孫瓚的安東軍沒錯,但正因為是出自安東軍,使得他們當中世家子極少,大都是黔首或者寒門出身。
畢竟公孫瓚自己就不是什麼正經士族,他是妾所生,根本不被士族認可,後麵更走的是邊將的路,哪裏會得到世家子弟的投效。
而這些安東軍在進入河北軍體係後,很快被馬強安排開始了掃盲和學習。
這些軍士,不僅僅每日都會讀報,還會在指導員的帶領下對很多時事進行討論,他們慢慢的不再是傳統軍隊,而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
在傳統軍隊中,也有一些人加入軍隊是想建功立業,但這些人其實是少數,大部分人參軍隻有一個原因——吃飽飯,因此日子過的是渾渾噩噩,不明白為什麼要打仗,更不明白自己打的是什麼仗,隻覺得自己是為了吃飯賺錢打仗。
這樣的極端例子,就是在宋朝名將種師中的解太原之戰,因為被催促進軍沒有帶上賞錢,打仗打到一半沒錢發給軍士,結果軍士直接不幹了,丟下這位名將四散而逃,讓種師中和百餘親兵命喪山西。
而在學習中,這些軍士不但明白了當兵不僅僅是為了吃飽飯,還應該有更高的目標和追求。
這些軍士明白了,這個下不僅僅是皇帝老兒或者三公九卿的下,自己也是這個下的一員,自己應該考慮為什麼要打下,到底要打什麼樣的下。
比如打出一個可以不再餓肚子或者上位者努力讓下人不餓肚子的下。
比如打出一個讓和自己一樣出身低微的人也有和世家大族公平競爭機會的下。
比如打出一個讓弱者也有安居之所,讓強者也被法律約束的下。
這些軍士更明白了以張喜等人為首的朝廷和大將軍之間的矛盾到底是什麼,為什麼之前梁冀等人當大將軍,獨斷朝綱,這些朝廷大臣閉嘴不言,而對當今馬大將軍卻如此反對。
這個矛盾絕不是什麼子劉協是否掌握實權。
畢竟當董卓被殺後,劉協一樣沒有得到實權,無論軍政,不都是你們這些朝廷大臣的算麼。
這個矛盾是大將軍想讓窮人也有機會。
而世家大族不想給窮人這個機會。
我們做為黔首百姓,你我們會幫誰!
這些軍士雖然還不明白什麼叫階級鬥爭,但都隱隱領悟到了這一點。
這也是為何公孫江明明是營長,卻被全營上下瞞到死的原因。
即使是之前受過公孫江恩典的一些軍官,也各個對其守口如瓶,看其入甕。
因為這不是個人恩德的問題,而是立場問題!
如果朝廷勝,我們這些黔首百姓,世世代代都不會有翻身的那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