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我命令,目標!前方五百米城牆!一號炮位校驗準備!”
整個迫擊炮曲最好的炮兵張誌一擦了擦鼻子,心的開始調整手裏迫擊炮的角度。
張誌一是幽州人,準確的是遼東郡新昌縣人,他本是一個放牛娃,在十五歲之前,都叫張大,因為他父親姓張,他又是家中長子,所以就叫張大。
窮人嘛,名字隨便取,有個就可以了。
他十五歲那年,為了給弟弟張三治病,加入了太平道,然後參加了黃巾軍,隨後就被馬強帶領的紅星營給俘虜了。
他被俘虜的時候,本以為必死無疑,因為他進入俘虜營後第一餐居然是麥飯配肉湯。
這不是殺頭飯是什麼?
當被叫做先生的人來到營中給大家上課,教大家寫字的時候,當之前也是黃巾軍現在卻穿上漢軍衣甲的前輩現身法的時候,當那個被叫做營主的人來問自己在俘虜營有沒有被虐待的時候,當得知自己吃的和紅星營義勇吃的是一樣的時候,張大晚上睡覺都不敢相信這世上還有這樣的軍隊,還有這樣的貴人。
因此張大很快成為了紅星營的一員,並且改名為張誌一。
起身指導員也告訴了他,兩個字的名字比較好,貴人都是兩個字的。
但張大就是想把名字改成三個字
此時的張誌一,已經是一名屯長,還娶了個媳婦,也在青州有了地,讓丈人耕種。
但日子過的越好,張誌一就越想回老家。
倒不是想富貴還鄉,而是他還記得,老家的日子有多難過。
一年辛苦到頭,能活下來就已經很不容易了。
比如他,兄弟姐妹一共五個,活到大的隻有三個,如今更是隻剩下他和一個不知死活的妹妹了。
人雖然一胎往往隻有一個,但在古代沒避孕措施的情況下,一個正常家庭生五六個是正常的。
古代人口問題和後世不同,大家不是不生,而是難活
張誌一想回老家,是希望老家也能和河北的其他地方一樣,可以分地,可以辛辛苦苦一年後得到足夠吃飽飯的糧食,可以讓孩子讀書,也可以找找那嫁到隔壁村的妹妹。
“炮位初次校準完畢!”張誌一搖了搖腦袋,把那些雜念清除出去,按照炮兵操典要求彙報。
“放!”
通!
炮彈飛出,張誌一眯著眼睛看著對麵的城牆。
嘭甕~
大約兩秒之後,對麵城牆上出現了猛地出現了一朵火花,然後又過了兩秒,爆炸聲才傳過來。
張誌一得意的對邊上的戰友挑了挑眉毛,而戰友也還給了他一個大拇指。
不愧是有高中數學學力的屯長啊!
“命中!各炮注意,按照一號炮位數據調整諸元,十五發急速射,準備放!”
通!通通!通通通!!
一枚枚迫擊炮彈滑落炮管,然後以更快的速度衝出炮管,飛向對麵的城頭。
八十枚迫擊炮彈幾乎一瞬間就把整個南城門給覆蓋的嚴嚴實實,在迫擊炮彈下,管你是什麼人,管你穿著什麼戰甲,都一個結果——完蛋!
幫卑衍看著城頭的卑海在第一波齊射下就被炸的昏死了過去,這更讓城頭上的守軍不知所措。
不少軍士的肢體被炮彈彈片撞斷,流血不止,整個城頭幾乎在一刹那間變成了人間煉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