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看,這就是蒸汽機了。
兩位兄長不知道有沒有發現水汽永遠是往上走的,如果在煮水時鍋蓋蓋的太緊還會被蒸氣衝開。
這個蒸汽機利用的便是那蒸汽的力量。
我大漢的未來就是這蒸汽機。
隻要用好了這蒸汽機,日後我大漢人人有飯吃,有衣穿,有屋住,有書讀,絕非是不可實現之事!”馬強指著麵前的蒸汽機對曹操二人道。
這可是純手打的蒸汽機啊,而且不知道這一台背後還有多少廢品,因此每一台都珍貴無比,價值和等重的黃金也差不到哪裏去。
就靠這鐵疙瘩?
看著二人不解的神情,馬強道“走,我們去參觀一下我們的車廂,邊走邊。”
在進入工業時代之前,生產力的發展其實是極為緩慢的,如果不幸遇到大的戰亂,動不動還回退給你看。
因此在幾千年華夏曆史中,沒人關注生產力的發展,都覺得隻要明君賢臣就可以實現下大同,但幾千年的曆史也證明了,生產力不發展,社會想進步就是空中樓閣,白日做夢。
“聽聞上古之時,百姓采集漁獵為生,有神農氏教民稼軒,軒轅氏教民畜牧,蚩尤氏教民冶煉,後經逐鹿之戰,三族一體,才有我華夏。
哦,這節車廂就是我們的車廂,分為幾個包間,我們隨便找一個坐吧。”
馬強熟門熟路的帶著他們來到貴賓車廂,他想不熟悉也挺難的,他可以算是這火車的半個設計師了。
進入包廂,裏麵就有床有桌椅,隻是這些家具都是釘死在地板上的,曹操也是進入火車才發現,這火車主體還是木料,隻是外麵有一層鐵皮罷了。
而馬強等人離開後,關羽等人也陸續進入到火車頭的操作間參觀,當看到已經開始滋滋噴氣的蒸汽機,張飛喃喃道“這東西用來蒸肉倒是一絕。”
四周眾人聽得是哈哈大笑,搞得關羽的臉都比平日紅了兩個色調。
包廂內,馬強讓人上了茶水,繼續道“周武王伐紂時,不過戎車三百乘,虎賁三千人,甲士四萬五千人。
而到了戰國時期,千乘、萬乘之國比比皆是,秦始皇滅楚先出動了二十萬大軍,大敗後不過一年再次出動了六十萬,國力之強盛,和周武王相比,大了何止十倍。
兩位以為覺得為何會如此呢?難道隻是因為秦國變法和國土麵積變大嗎?”
馬強自問自答的道“我以為,除了國土疆域變大,人口變多,製度上更適合軍事外。
更重要的原因是生產力提高了!
生產力,簡單的,就是生產的能力,形象點理解的話,就是一個個體,比如國家在一個時間單位,比如一年內可以生產出來的產品。
到秦滅六國時,秦國有鄭國渠,都江堰等水利灌溉良田,有大量的優質金屬農具,有從西北不斷進入的牲畜,有關中和巴蜀這兩大糧倉,使得秦國的生產力大為提高。
具體到細節,一戶百姓在周武王時,因為隻有石製或者骨製的農具,需要一百畝的土地才能養活自己一家人,而到了秦漢,因為水利灌溉、鐵質農具和耕牛的緣故,隻需要五十畝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