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段英出策(1 / 2)

——合肥

“不行

不行

這樣也不行”

合肥縣的官邸中,司馬懿不斷的計算著,嘴中念念有詞。

淝水的情況比想象中還要惡劣,司馬懿甚至懷疑揚州軍之所以放棄九江就是篤定河北軍無法利用淝水調動水軍。

“仲達,你在這啊,怎麼樣?”

龐統走了進來,看著一地的紙張,笑道“看樣子不怎麼樣~”

“哎

沒想到淝水居然如此淺,你看看,我一路測量過來的數據,平均深度隻有不到一米五,很多地方的深度都不足一米,如果要全部挖到三米深,工作量太大了!

怎麼算,三個月都不夠”

河北水軍的戰船幾乎都是海船,而海上的風浪遠遠大於江河,為了保證船隻不被風浪掀翻,河北水軍的吃水都很深,幾乎都在兩米五以上,大船甚至在三米以上。

相比之下,即使是周瑜的旗艦樓船,吃水深度也不到兩米。

當然,這樣吃水淺的結果就是荊揚的船隻根本無法經受大風,後來孫權精心打造的“長安”號樓船就是被一陣大風直接吹翻的。

龐統將司馬懿記錄的淝水水深表拿起看了一遍,然後搖了搖頭道“水工之事,我也不擅長,如果孔明或者月英在,也許還能想出什麼辦法。”

龐統將表格遞回給司馬懿道“如果你真的想不到辦法,最好還是和大將軍明言,否則誤了大事,你更擔當不起!”

司馬懿揉著腦袋,心中煩悶。

本想立個大功,怎會想到會變成這樣。

“對了,還有一人可以請教!”

“誰?”

“段公!”

——

段英將司馬懿測算的結果以及淝水水文數據放到一旁,看著下麵來求教的司馬懿和龐統,撫須思索了起來。

“司馬懿,你可知道合肥因何得名?”

“回段公,合肥因淝水得名。”

“那為何不叫淝東,淝南,淝陽,偏偏叫合肥?”

司馬懿頓時卡住了。

這他哪裏知道,這得去找漢武帝時期的古人問問了。

段英自問自答的道“《爾雅》曰:歸異出同為肥。

淝水實為兩條,一為東淝水,一為南淝水。

兩水相連之處,便是合肥了。

因為本來就是兩條河,所以才會出現你測量發現的很多地方河床都很高的情況。”

段英的沒錯,如果再過兩千年,東淝水會因為河道過於淤積直接泛濫成湖,變成後世的瓦埠湖。

“挖通淝水,的確是個好計策,但你想挖到讓戰船直接通過,絕無可能。

但你以車軌之法,挖出船軌,然後以人力牽引船隻沿著船軌行駛,如此工程量就可以大大減少了。”

車軌之法?

司馬懿眼睛頓時亮了起來。

敗了,段英就是讓司馬懿放棄挖出一條可以讓戰船自由航行的河道這樣不切實際的做法,而是直接挖出一條寬度和深度足夠戰船通過的通道,然後不讓戰船自己動,而是讓人牽扯著走,如此即使這個船軌寬度很窄,也不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