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公,此次我來薊縣,所為是兩件事。
第一件是遷都,第二件是國事大會。”
馬強在來之前已經將來意告知過盧植,因此盧植倒也有了心理準備。
“得知大將軍有此想法,植前兩日特意發電給鍾元常,詢問了一下長安如今的情況。
長安城經過這兩年的修複,確可容納朝廷的回遷,但官吏家眷的住處恐怕一時難以解決啊。”
現在的朝廷可是一個完整的統治機構,這麼多官吏所需要的住宅可是一個大數目,現在的長安城內無主的住宅又不多,總不能把城內百姓趕出長安吧?
“怎麼?盧公的意思是暫緩遷都?”
“不!植以為,遷都必須盡快,但無需全遷,畢竟從薊縣到長安路途遙遠,非兩三個月不能到達,朝廷一下子全部遷走,很容易讓政令混亂。
我思略再三,以為可以分三步走,各部先走三分之一打前站,再奉子走三分之一,留三分之一在薊縣押後。
至於官吏的家眷,也可緩緩遷移,不用急於一時。”
盧植前段時間還在擔心馬強會不會把朝廷一直丟在幽州呢,現在馬強自己要遷都,哪裏會不積極。
馬強笑了一下,這盧植還真不愧是統過兵的,搬個家和打仗一樣有先鋒有後軍。
不過馬強自己也有這個想法,便點頭道“既如此,就讓蔡公帶隊在八月啟程,明年開春之後再讓子啟程,明年秋收時最後一隊啟程,兩年的時間過渡,想來不會出什麼岔子。”
盧植一算,覺得的確夠了,點了點頭,算是把大方向定了下來。
“至於官吏的住處,盧公也無需擔心,長安做為未來大漢的國都,現在的麵積還是太了。
這是我讓科學院和社科院一同畫出來的長安設計圖,盧公請看。”
著,邊上侍奉的典韋從身後的盒子中取出一份圖紙,在盧植麵前展開。
“我大漢繁榮之時有人口六千萬,洛陽人口號稱百萬。
雖多年戰亂,我大漢人口應該已經不到四千萬了,但隨著醫學發展和和平恢複,我預測最快二十年,最慢四十年,我大漢人口將突破一萬萬!”
一萬萬?
盧植瞪大了眼睛,看向馬強,這豈不是人口要翻一倍多?這可能嗎?
這當然可能!
隨著李璫這些年的努力,大漢的醫學水平已經實現了飛躍,無論是外科手術的技術還是對細菌、病毒的認識,李璫的醫學院都已經超越千年達到了後世十八九世紀的水準。
沒辦法,二十世紀之前醫學的發展速度簡直可以用慘不忍睹來形容
再加上清田分地和東勝州的良種,隻要保證百姓有飯吃,有衣穿,老有所養,幼有所教,再給與百姓空閑時間,人口翻倍和玩一樣。
畢竟這年頭娛樂有限,吃飽穿暖不幹點那啥也不知道幹啥了。
後世華夏解放後的人口就是用三十年實現了翻倍,跨過了十億大關。
“我以為我們做為大漢的執政者,應當有超越時代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