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 西北行(一十三)(1 / 2)

長安擴建計劃中將拿出來給商賈承包建設的就是那九十一個民坊。

其實所謂的坊,在馬強看來就是一個個古代版的區。

隻是這些區不僅僅有住宅,還有商鋪、學校等基礎設施。

或者當成以前國企工廠的生活區或者後來的街道更加合適。

當然,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更別長安了。

在鍾繇的規劃下,長安內外兩城的總占地麵積為九十九平方公裏,比曆史上的唐長安還要多十多平方公裏,如此巨大的城市兩年之內是絕無法完成修築的,因此將分期修築。

“一期工程的時間為一年,目標是完成內城修築和外城的十八個坊的修築。

這十八個坊中有十三個民坊,一個大學坊,一個科研坊,一個社科坊,一個軍坊以及東市坊。

一期將拿出來給承包修建的是十三個民坊,剩餘的各坊將在後續修建和對外承包。

一期得到承包權的各個承包商如果在一期工程中發現任何偷工減料等行為,那麼將禁止參加後續的擴建計劃。”

鍾繇將長安擴建的大概情況了一遍,馬強點頭道“我補充一句,一旦發現在擴建工程中有偷工減料等行為的商賈,不僅僅會被禁止參加後續工程,還會被追責、罰款,其入股的商號將禁止參加大漢任何官府項目,其負責人的三族三代內將禁止入學、從軍、科舉、推舉。”

嘩~

眾人不由有些驚訝馬強對這些商賈的態度,不是大將軍一向重商嗎?

這當然是馬強太知道資本的可怕,不用嚴刑峻法將這些人嚇退,他們什麼都敢幹。

馬強等大家消化完後,又指向沙盤問道“元常,這麼多的圍牆是什麼?”

“是各坊之間的圍牆,為的是防賊,而且一旦出現戰事,這些圍牆也能加強長安的防禦力量。”鍾繇解釋道。

馬強搖了搖頭道“各坊之間的圍牆雖然需要,但也不用這樣高,兩米左右不讓人輕易翻越就行了,如果長安真的爆發這麼大的戰事,這些圍牆不過聊勝於無罷了。

城牆也是,外城的城牆也暫不修築,如果有敵軍能在這長安修築完成前出現在這裏,我這個大將軍也不用當了。

另外,長安的下水道係統、垃圾處理係統、電力係統的布局是怎麼樣的?”

華夏文明從上古時代就知道了堵不如疏的道理,極為重視水利,因此自上古時期便對城市有下水道建設。

夏朝過於久遠,難以考證,商朝的偃師遺址中就發現了寬達兩米的暗溝明渠,而到了周朝,更是有司空主管水事,可見當時統治者對這項工作的重視。

到了戰國時期,各國城市已經開始普遍使用陶製排水管進行排水了。

除了排水問題外,垃圾處理也是從華夏上古以來就重視的城市問題,商代便有明律規定“棄灰於公道者斷其手”,也就是,你亂丟垃圾到道路上,直接剁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