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文斌的這兩份奏疏,一份彈劾兵部周尚書,一份彈劾李相,內容極其詳實。不過周尚書其實算不上是個貪官,而李相世家出身,家中自有子弟經驗庶務,也是不缺錢的,因此這兩封奏疏,彈劾的都不是貪腐。
第一封,彈劾周尚書瀆職、懶政。
第二封,彈劾李相結黨、弄權。
彈劾之事隻有兩件,但都不。
第一件事就是秦鳳路軍餉虧空。
蔣文斌輾轉得到了一份陳情書,是秦鳳路絕雲關一名的忠武校尉寫的。陳情書中寫明,前年年末,絕雲關廂軍已經一連欠俸五個月,發到手的米糧也都摻了砂石。
絕雲關的守軍的日子過得艱難,眼看過不了年關,駐守絕雲關的中郎將因此赴鳳州府求見秦鳳路安撫使崔文舉,請他盡快補發軍餉。
誰知軍餉沒等來,中郎將卻被羈押,罪名正是貪汙和虧空。
那位中郎將的家人不服,輾轉上京想要討個公道。然而他們到了京城卻不知往哪裏鳴冤,於是打聽了兵部尚書府,在尚書府門口攔了周尚書的轎子。
秦鳳路安撫使崔文舉是中奉大夫溫承平的妻舅,為人世故的周尚書為了不得罪李相,表麵上答應一定要徹查軍餉虧空案,私下裏卻給溫承平透了消息。
中郎將的家人還在京裏,崔文舉已經得了消息,他立刻連夜將軍餉虧空案審結,所有罪名都安給了獄中的中郎將,急急將人問了斬。
更奇怪的是,中郎將的家人在不久之後,也消失了,不知所蹤,再也無人為已經死去的年輕將領喊冤。
興許是蒼有眼,蔣文斌拿到這份陳情書的時候,這名忠武校尉也已經被滅了口,但這份陳情書卻幾經輾轉到了蔣文斌手中,成為蔣文斌彈劾周尚書的重要證據之一。
蔣文斌所參第二件事就更大了。
三年前,兵部的庫部主事叫趙知良,是李相的學生。
趙知良並非大族出身,中了進士之後費了不少力氣托人走通了李相的路子,拜在李相門下。他為人能力一般,但十分善於逢迎,唯李相馬首是瞻。作為一顆心甘情願的棋子,他在李相的學生中算是很受重用的。
當年李相將他放在兵部主事位置上,其實也是盯住了六部侍郎的缺,隻是想讓趙主事在主事位置上短短過渡,找個理由推上去而已。
趙知良自知自己在庫部主事的位置上隻是過渡。辦事漫不經心,紙麵上的政績卻做得漂亮。他在任幾年,年年庫部耗損報得極低,賬麵漂亮極了,兵部甚至還因此得了聖上褒獎。
但趙主事其實並未如其他庫部主事一般,每年認真清算耗損,隻是將差事表麵維持的光鮮而已。他甚至差人整理過糧庫和軍械庫,將新入庫的軍械和糧食擺在最外麵,黴變物資塞在最內,上頭還放了些完好物資粉飾遮蓋。
原本趙知良這樣做,出不了大紕漏,按照兵部規矩,年年盤庫都是粗算,精細點庫幾年才有一次,他將黴變物資掩藏的極好,混過升遷交接的盤點是沒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