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穆承信伸手討錢的舉動,林相雖然不大樂意,但當著皇上的麵,他也找不出合理的反駁理由。畢竟穆承信有理有據,林相為相多年,自然也很清楚外交都是建立在一定實力的基礎上的。
沒有強大實力作為基礎,所謂的外交協議都是空談,國與國之間都是利益相交,有利則合,無利則分,若是沒有強大實力作為震懾,時移世易,政治形式變化後翻臉的事簡直不要太常見。
林相隻是有些不甘心,他原本還指望著靠著北境軍費與安國公好好做一筆交易呢。然而很顯然,眼下並不是算計兵部尚書位的時候,作為首輔宰相,輕重緩急林相還是能分的清楚的。
況且……這一日,當著皇上的麵,儀王和信王都明確表示了對於穆承信的支持。這兩位預定儲君人選雖然沒在是打還是和的問題上有過明確的意見,但是對於北境伸手要錢這件事,他們倒是不約而同地表達了堅定地支持。
因此這一日,林相有些心塞,但他還是很理智的答應了穆承信的要求,畢竟皇上雖然平日裏對他容忍度還算好,但也絕不可能容忍他在這個節骨眼上耍聰明。
表麵上看起來,穆承信贏了,他成功地在短時間內爭取到了戶部的撥款。這筆款子林相和戶部都沒有多做為難,短短幾日之內就批了條子放款。戶部孫尚書甚至還在庫銀不足的情況下,暫時挪用工部的預算款項,優先確保北境的開銷,大方程度甚至還超出了安國公的預期。
然而穆氏將軍們開心嗎?其實並不。因為就算是今年的軍費到位,北境的困局還是沒辦法解決,打與不打依舊兩難。
打,沒把握速戰速決,拖得久了很可能形勢更糟糕。
和,很可能是養虎為患。
好消息是,這一次戶部的效率真的特別高,五月初,皇上頒了諭旨,五月中旬,各地征調糧草、軍械的庫單已經交到了兵部。這一次為了速度快,有一部分軍需糧餉采用了地方征調,直接發往北境的方式。
而從京中這一部分錢糧,除了戶部庫銀以外,還有兵部家底以及從金翎衛大營調集的部分軍械。京中發往北境的糧餉物資原本是由兵部兩位主事還有金翎衛兩位輕車都尉負責押運,但是穆承信不放心,他和穆征衣商量過之後,決定讓穆征衣請旨押運軍需。
因此新婚僅僅二十幾日的穆征衣,準備出發返回北境了。
讓穆征衣押運軍需,雖是不得已的選擇,但畢竟顧儀蘭嫁進門才二十幾日而已,相公就又要回到邊關,這對於嫁進門不久,還在新婚期的新娘子來實在是有些殘酷,因此安國公府上上下下都覺得有些愧對顧儀蘭,穆老夫人和穆二夫人甚至都不知該怎麼開口,和顧儀蘭這件事。
穆老夫人和幾位兒媳愁眉苦臉的相對而坐,沉默了好半晌歎著氣道:“也確實是難為征衣兩口了。但眼下也沒別的選擇。戎狄使團很快就要到京城,老三不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