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序 “曆史沒有什麼可以反對的”(1 / 1)

即便走得再遠,我對曆史的所有好奇,也全部來自現今中國的困頓。因為我發現,中國的經濟製度變革,若因循守舊,當然不行,而如果全盤照搬歐美,恐怕也難以成全,中國改革的全部難處和迷人之處,即在於此。所以,與曆史修好,在過往的經驗中尋找脈絡,或許是解讀和展望今日及未來中國的一條路徑。能否在傳統國情與普世規律之中探尋出一條中國式的現代化之路,實在是我們這代人的使命。

我不能保證所有的敘述都是曆史“唯一的真相”。所謂的“曆史”,其實都是基於事實的“二次建構”,書寫者在價值觀的支配之下,對事實進行邏輯性的鋪陳和編織。我所能保證的是創作的誠意。20世紀60年代的“受難者”顧準在自己的晚年筆記中寫道:“我相信,人可以自己解決真善美的全部問題,哪一個問題的解決,也不需乞靈於上帝。”他因此進而說:“曆史沒有什麼可以反對的。”既然如此,那麼,我們就必須拒絕任何形式的先驗論,必須承認一切社會或經濟模式的演進,都是多種因素——包括必然和偶然——綜合作用的產物。

對於一個國家而言,任何一段曆史,都是那個時期的國民的共同抉擇。

是為總序。

即便走得再遠,我對曆史的所有好奇,也全部來自現今中國的困頓。因為我發現,中國的經濟製度變革,若因循守舊,當然不行,而如果全盤照搬歐美,恐怕也難以成全,中國改革的全部難處和迷人之處,即在於此。所以,與曆史修好,在過往的經驗中尋找脈絡,或許是解讀和展望今日及未來中國的一條路徑。能否在傳統國情與普世規律之中探尋出一條中國式的現代化之路,實在是我們這代人的使命。

我不能保證所有的敘述都是曆史“唯一的真相”。所謂的“曆史”,其實都是基於事實的“二次建構”,書寫者在價值觀的支配之下,對事實進行邏輯性的鋪陳和編織。我所能保證的是創作的誠意。20世紀60年代的“受難者”顧準在自己的晚年筆記中寫道:“我相信,人可以自己解決真善美的全部問題,哪一個問題的解決,也不需乞靈於上帝。”他因此進而說:“曆史沒有什麼可以反對的。”既然如此,那麼,我們就必須拒絕任何形式的先驗論,必須承認一切社會或經濟模式的演進,都是多種因素——包括必然和偶然——綜合作用的產物。

對於一個國家而言,任何一段曆史,都是那個時期的國民的共同抉擇。

是為總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