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英雄救美(1 / 2)

終究隻是街頭偶遇,有些話有些事不適合細談。

趙帆不是普通人,一本宋版書籍徹底勾起他對威爾斯李的興趣。

此行北美,是保商利海外事業部第一次嚐試“自己”在北美建立“關係戶”。

是的,他們在成立之初就繼承了某些“關係戶”,但那是國家意誌的體現,是部分海外華僑對民族對文化的認同所作出的選擇,他們可不是對保商利的認同。

基於世界格局的改變,國家意誌層麵也逐漸“韜光養晦”,某些事情,企業出麵要柔和很多,於是,便有了保商利集團的誕生。

既然是企業,保商利不可能永遠生活在國家關係戶的關係中,它需要走出去,於是,趙帆借助領隊兼看護魏老一行之機,來北美實地看看。

情況不樂觀,全球大趨勢是“向錢看”,文物古董總體走向,是東方流向西方、貧瘠流向富有。想要文物回流,要花費至少兩到三倍“順勢”流出的資金,即便這樣,還是某些“情麵”因素在內,否則更難。

像威爾斯李這樣,以市場平價出售文物給自己的,還是第一個!

眼前這位年輕人,貌似具備相當不錯的“關係戶”特點,譬如懂行,文化認同、聰明、有點小狡詐、綠卡身份等等,這些,都讓他很想直接招對方攤牌。不過,多年的諜海經驗依舊在本能的提醒他,老趙,隻當了一年的企業老總,你就忘了“謹、慎”之道?

還需要多接觸,多觀察,還要更詳細的了解他的來曆與背景。

正當趙帆焦灼的時候,魏老提起周五夏收篝火晚會的邀請,太好了!到那天,這年輕人的來曆,四局的同誌應該可以查清楚了吧?

“魏老,難得來北美一趟,怎麼也要帶著孩子們去見識見識美國的農家樂,不是嗎?”他對魏老眨眨眼,笑著將邀請應承下來。

“OK,非常榮幸,邀請到各位成為艾爾瑪湖莊園第一批亞洲客人!”

留下艾爾瑪湖莊園地址和聯係方式,雙方再度各奔東西。

十六街不允許通行機動車,停車場距離這邊還有一段距離,威爾斯李繼續往十六街外走。這趟丹佛之行,意外叢生,不過,結果很好!

能收獲一條隱秘的出貨渠道,尤其好!

趙帆這邊,雖然沒有明確具體合作方式,但從對方的態度判斷,周五再見麵,他一定會主動提及。

兜中有錢,渠道再望,白得手串,今兒真高興,原本準備回夏延的威爾斯李,改變計劃,想趁著運氣不錯,走一趟丹佛硬幣小市。

丹佛硬幣小市,是業內人士的一種稱呼,源於丹佛鑄幣廠。

丹佛鑄幣廠是美國四大鑄幣廠之一,與費城、舊金山、紐約西點鑄幣廠不同的是,這家鑄幣廠主要負責金銀幣、各種獎章獎牌的規劃、設計、印模、雕版以及生產。

順便說一下其它三家的分工:費城鑄幣廠是總局,負責統籌、規劃、設計、雕版及所有流通硬幣的印模;舊金山鑄幣廠主要負責各類紀念幣的印製;紐約西點鑄幣廠負責美分硬幣及美國鷹幣的印製。

當然,這隻是粗略劃分,經常也會有交叉,譬如西點的貴金屬鷹幣很牛氣的,舊金山的金銀幣一直是搶手貨。

因為丹佛鑄幣廠的特性,決定它所生產出來的貨品,天生具備很強的收藏屬性,因此,在鑄幣廠東街,有三十多家店鋪,專售各種紀念幣、古董硬幣、金銀幣、獎牌,構成“丹佛硬幣小市”。

別看美國曆史很短,沒啥文化,但美國硬幣的發行與收藏,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其硬幣種類多而不亂,做工細致,用料講究,品質優良,因此在北美,有一大批硬幣收藏愛好者。

丹佛硬幣小市,因在1960年,曾發現過一枚“1792開國一美分幣”,以及一枚“1973開國25美分幣”而名聲大噪。在此後三十多年中,這裏陸陸續續發現“1842年半美分夏洛特C幣”、“1863年5美分達洛尼加D幣”“1883年5美元金幣”等傳奇硬幣。

這裏,現在已經與舊金山紀念幣市場一起,成為美國錢幣收藏的兩大聖地之一。

說是撿漏,威爾斯李很清楚,那也隻是說說而已。

美國硬幣發展曆史不算久遠,無論是收藏愛好者還是店鋪主人,哪一位沒有把各類型硬幣研究得透透?即便有不熟悉的硬幣出現,別忘了,這條街背後就是丹佛鑄幣廠,那裏有著完善的美國硬幣發行記錄檔案,沒有什麼查不到。

所以,此行還是以長見識為主。

當然,如果有值得收藏且不貴的貨色,威爾斯李也不介意拿下。

從鑄幣廠正街轉過去第一家,懸掛著NGC的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