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校長辦公室出來,李承抹抹額頭冷汗,搖搖頭,這幫老家夥,太難纏。
原本以為剛剛幫自己說話施組鄉老先生,是個好人,結果,就數他最刁難。
老先生1920年出生於自貢,上過私塾,後來在楊森籌辦的愛國中學(僅籌辦一年)讀過一年初中,除此之外,再無其他教育經曆。
就這樣一位貧窮山區出來的孩子,摸爬滾打,自我學習,吹氣般成長。
二十歲出頭,擔綱龍泉中學訓導主任,二十四歲進入西南聯大擔任助教,二十八歲被聘為中山大學教授,四十歲被中大聘任為漢語言係副主任。1967年港大社會科學院成立,他是第一批被邀請的主任級教授,現任港大社會科學院院長。
他的人類社會學研究在東南地區備受稱道,連饒老都對施組鄉教授的獸群關係學和氏族群體關係學,讚歎不已。
施老的問題是,在人類進步過程中,女人承擔什麼樣的作用?
這一問題看似開放,實則並不好回答。
好在李承知道這位老先生崇拜李宗吾,而李宗吾除了《厚黑學》之外,還有一部《老婆經》,其中談到女人也就是老婆,提到“怕老婆才有大發展”。
從母係社會談到傑出女性,再從人類生育責任到現代社會的育兒,從女子半邊天談到女權主義興起,最後撩出李宗吾的“老婆經”,總算勉強糊弄過去。
第二位發難的是文學係老教授馮仁平,已故的港大馮平山教授侄孫。
馮老的問題不難,但生僻——歐陸的遊吟詩人和中國古代詩人的區別。
好在前一段時間和夏奇拉相處時,她曾經問過一個讓李承意想不到的問題“陸龜蒙是遊吟詩人還是吟遊詩人?”
為了麵子,他後來查過歐陸的遊吟詩人資料。
因此,這道題看似生僻,其實他還真不擔心。
最厚道的,是看起來最精明的老者,商學院人文經濟學家徐展善教授。徐教授隻有四分之一華人血統,他的奶奶和母親具是英倫人。
徐教授的問題是“混淆視聽題”,也就是商學中最有名的案例“三人住店一文錢去哪兒”問題。
這一問題,如果李承真的是小年輕,那極有可能被考住,可惜他不是。
這是財務會計專業中的“逆向算法”,隻要不從住店人身上算起,就難以混淆視聽。
拿走旁聽證順手關上門,屋內依舊能傳出王庚午校長的哈哈大笑。
既然拿到旁聽證,找住所的問題就提上案頭。住在師傅家對於學習來說確實挺方便的,可是,李承還是希望自己有點私密空間。
得,上午沒啥事情,這附近轉悠轉悠,看看能不能找到租房信息。
是的,他準備租房。
在來港島之前,他的銀行卡中有十萬美元的存款,原本還想著回港買套住宅,結果抵港後才發現,港島的房價堪比紐約市中心,遠比自己在賓臣墟一帶的房產要貴。
這十萬美金,差不多隻夠繳納薄扶林道一千平尺房屋首付……
身為百萬富翁,在香江竟然買不起房?真真讓人無語。
當然,如果去元朗、沙田或者將軍澳,十萬美元還是可以購置一套不錯的住宅,可是那地方太遠。
錢總是不夠用,過幾天拉夫特要來香江籌備新店,這家店他個人要投資一半,三人組公司投資一半,其中店麵租賃、進貨款,要花去一大筆。
此外,年底之前還要走一趟韓城,西蒙等著洽談陶瓷工坊的合作呢。不知道自己和馬文濤要不要按照公司股份比例增加投資,用以籌建韓城窯口?
所以,即便能買房,他現在也不會有這想法。
還是去找租房信息吧,租好房子之後,再想辦法賺點散碎銀兩……
薄扶林道附近社區眾多,但多為老小區,環境不太好,而且附近租房的學生仔多,租金較高,他看過兩家,都不甚滿意。
一家是有住戶,但願意提供一間房出租,這根本不是李承想要的,要這樣還不如不搬出來。另一家倒是整租,可八千港紙的價格明顯對方想“捉魚”。
算了,遠就遠點,騎車沿著薄扶林道往南,路過書市時,忽然拍拍腦袋,自己真是……頭腦不開化!想租房,問人呐。
大眾書局的朋濟明,他可是土生土長的港島人,對這一帶一定很熟悉,順帶著問問他,摩羅街一帶有沒有店鋪出租。
“喲,又來買書啊威爾斯,沒看出來,小財神啊。”
臨近中午,書局沒什麼人,朋濟明靠在櫃台上,正在撩撥兩位小銷售呢,談笑風生時,看見李承進來,調笑道。
“朋哥,照顧你生意還照固錯了?”朋濟明有著商人的狡黠,又有點文人的不羈,挺好打交道的。因此李承和他說話,比較放得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