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黑市見聞(1 / 2)

沒錯,感覺!

賭石是一門技術活,所謂的神仙難斷寸玉,說的是賭石的不可預料性,這話沒錯。

可大多數原石,還是可以通過表皮特征尋到內質的蛛絲馬跡,否則那些珠寶公司和礦口的掌眼師傅,靠什麼吃飯?

每位知名的賭石師傅,都有自己的秘技。

賈鄭亭在經營尚品珠寶的十多年時間中,也摸索出一些自己獨到的賭石經驗,譬如,沒有感覺的原石,他從來不碰,隻有覺得某塊原石看起來很合心意,才會仔細研究其表皮特征,像鬆花蟒紋裂綹癬什麼的。

第一筐很快翻完,拽過第二隻竹筐,伸手在石頭上麵撥拉。

表麵的幾塊拂到兩邊,最下麵露出一塊網球大小的不太規則灰皮料,手指拂過表皮時,有種淡淡的磨砂感。

嗯?有點感覺!

其它的原石,握在手中冰涼涼的,而這塊,有點磨砂中夾有一絲絲溫潤,這就是感覺上的不同。

將它翻出來,平攤在掌心。

總重量不超過五百克,形狀如同一隻網球帶著一點點尖角,表麵無顆粒,灰皮有褶皺像老人的皮膚,沒有鬆花也沒有裂綹,賣相很難看,樸實的如同一塊頑石。

“這就是你看中的?”見到李承選出一塊,朋濟明湊上來看看,瞥了他一眼,“你這塊,啥也沒有嘛,怎麼判斷的?”

“第一次玩石頭,怎麼也買一塊回去做紀念。你看,把這尖角磨去,是不是個網球?”李承煞有其事,信口胡謅。

朋濟明翻了翻白眼,他現在“確信”李承真的不懂賭石。

李承笑嘻嘻將這塊“頑石”放在平案上,扭頭對他說道:“要不要我幫你看一塊?”

“別!一百蚊也是錢,沒你這麼瞎胡鬧的。”朋濟明連連擺手。

“可別後悔喲。”這句話有點意味深長,可惜朋濟明不相信。

李承幾乎可以肯定,自己拿到的這塊原石,有貨,判斷的依據是皮殼上的褶皺。這種褶皺,廣義上說,是一種“裂”,但對內部影響不大,它是岩漿冷卻成團時,受到外部擠壓表皮折疊所形成的,內部岩漿尚未冷卻,能自動彌合縫隙,並未形成“暗傷”。

而這種受撞擊的原石,其內部鉻、鐵、鎂等元素會產生劇烈的分布變化,促成內部玉質狀態的形成。

這是李承判斷內部有貨的依據,隻是,內中貨色怎樣,不太好推測,畢竟表征太少。

隨後,李承又將剩下一隻竹筐翻翻,又找到一塊小的鵝卵石。

這一塊,更像河邊小孩子撿來打水花的那種扁平石片,一頭稍厚約有三公分,另一端更薄,不到一公分,兩端最長距離也不到六公分。

與三隻竹筐中的原石不同,這塊“鵝卵石”皮色略黃,底子泛白,屬於“黃沙皮”毛料,隻是,外觀上同樣一點表現也沒有。

麻蒙場口,很少出黃沙皮,李承覺得新鮮,再加上表皮質感很強,便將它收入囊中。

兩塊小毛料,過電子秤時不足兩磅,李承很爽快的甩給對方兩百蚊,心滿意足的離開。

李承自己尚且沒什麼感覺,朋濟明有些傻眼,很奇怪李承這神態,為什麼跟撿到兩件寶貝似的?整個人都透著一種舒爽般的鬆快。

這種狀態,來自於賈鄭亭的記憶體,不知不覺中體現出來。

又走了兩家,一家賣翡翠,一家賣珍珠。賣珍珠的那家,甚至還弄出個現場開貝的小噱頭——大盆中擺滿了大大小小的馬氏貝,一百蚊可以開十隻,所得珍珠歸開貝人所有。

這就是著名的“賭珠”。

與第一家的賭石無人問津不同,這個展位上聚集不少人,內中傳來有人驚歎“哎呀,可惜,扁了,要不就發了!”

李承擠進去探頭看了看,一位三十來歲的中年人,正在賭珠。用一隻扁平的撬棍,撬一隻馬氏貝,他前麵的平案上,擺放著六隻已經撬開的貝殼,肉囊被打開,大多數裏麵空空如也,有兩隻肉囊中,裹著幾顆小綠豆大小的白色珍珠。

這種小珍珠,基本沒什麼價值,算是賭輸了。

馬氏貝是南海珍珠以及東瀛珍珠養殖業中常用的貝種,成年馬氏貝掌心大小,理論上說,它能培育出直徑達二十毫米的超級珍珠,事實上這是基本不可能達到的。即便是珍珠養殖大國的東瀛,用馬氏貝培育出來的最大珠粒直徑也不過十五毫米。

如果說賭石還可以從表征推測到內質的一絲變化,那麼賭珠就是純粹的“賭運氣”。李承對賭珠,沒有興趣,回身出來。

“沒看出來,你小子賭性很重啊。”朋濟明一直沒進去,見李承出來他調笑道。

李承撓撓頭,辯解一句,“就看看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