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饒家未來(1 / 2)

離開這家錢鋪時,李承手中多了一個沉沉的蛇皮袋。

三大塊團錢,全被他買下,一共八點四公斤,總價二千八百港紙。

兩撇胡吹著口哨,心情愉悅,這三個垃圾貨終於處理,而且價位還不錯——天知道那些團錢中能洗出多少銅錢?至於說內有西王賞功?那更是扯淡!這批團錢來自羊城老宅改造的地基下,與川地隔著十萬八千裏。

李承呢?此刻同樣心情不錯。

西王賞功?他是不相信的,也沒有指望。

其實他一開始就看出,這些團錢並非墓葬。南方墓葬多水,墓葬錢是“出水貨”,鏽蝕呈黑色且腐爛,要比這嚴重得多。自己手中的團錢,是綠鏽,典型的“罐藏錢”銅鏽,也就是富豪地主家用陶罐或者大缸裝錢埋在地下而鏽蝕

銅錢除鏽,他還是有自己的一套秘訣的,有一定損耗但不會太高。

最重要的是他發現團錢中的銅錢大小不一,這應該是“多樣錢”,也就是說這些銅錢中種類很多,很適合三人組二手店開業時擺放,有沒有珍品無所謂,權當進貨!

倆人都在暗自開心,各有所得。

拎著如此沉重的東西,再想如剛才那樣閑逛,有點難。他隻得行走在走廊正中左右看,有感興趣的展位,才挪步探頭看一眼。

也有感興趣的東西,但都是明碼標價的,想撿漏很難,倒是如果自己有錢的話,挺適合囤貨的。可惜這會自己缺錢,有心殺賊無力回天呐。

就像眼前這幅鄭燮的《墨竹》,李承鑒定為真品,可是攤主直接要價十八萬,也許還能還下一點。

這價格很高嗎?不高!

放在十年後,這幅畫上百萬很輕鬆,可是,現在不是沒錢嘛。

對比芝加哥黑市上的攤主對中華文物懂得很少,香江這邊的攤主,個頂個的精明。李承忽然意識到,此時去國外掃貨,要比香江掃貨更劃算。

再見朋濟明時,他手中拿著一套古籍,喜滋滋的。

一問才知道,他以四千港紙的價格,入手一套明末東林書院刻印的《高子遺書》六卷。

這套書買得值,連李承都有些羨慕。

高子,明代東林黨人精神領袖高攀龍,創東林書院,直言敢諫,後因魏忠賢等人迫害,沉塘自盡,崇宗時平反,諡“忠憲”,被東林學子尊為“高子”。

這套《高子遺書》是東林黨人在崇宗平反高攀龍之後的第二年(崇宗三年),集結刻印出版,陽版隸書,古樸典雅,有九品相,具有相當高珍藏價值。

“你又買了什麼?”看見李承手中那隻誇張的蛇皮袋,驚訝的問道。

“回去再說吧。”李承不想在這裏打開,推脫一句。

蛇皮袋中,已經不止三大塊團錢,又增添兩樣耐糙的東西。

一方無款鬆花硯,攤主眼瞎,或者說急著出貨沒仔細看。

另一塊是墨錠,上有“禦製天府永藏璽墨”印,隻售價一萬港紙,李承還到六千拿下。而恰好賈鄭亭的記憶中就有這塊墨錠,在明年的京城瀚海拍賣中,成交價“四十六萬元”。

當然,可能不是同一塊,但等明年京城拍賣的信息公布後,自己手中這塊絕對價格飆漲,算是投資吧。

相比芝加哥黑市,石硤尾黑市安全得多,倆人抱著各自的收獲,徑直坐電梯來到停車場,開車回家。

此時,天光已大亮。

“去我家?還是書局?”朋濟明開車問道。

自己還要去上課,下午回來還要處理手中的物件,李承搖搖頭,“我還是回家吧。”

將李承送到小區門口,朋濟明準備回書店。

李承想起一事,隔著車窗說道,“朋哥,你在香江關係廣,幫我聯係一下,有誰想要收購邵大亨的紫砂壺?”

“你……急用錢?”朋濟明愣了愣,大亨壺錯過可能永遠錯過。

點點頭,李承說道:“饒哥出了點事,我想著準備點餘錢幫他一把。”

“饒恕……能出什麼事?”昨天李承沒說,朋濟明還真不知道。

將饒恕吐血暈厥的前後及可能涉及巨額賠償的事情,三兩句簡述一遍。

“嘶!”朋濟明拍著方向盤感慨不已,“我今天和阿佩去醫院看看他。”

又對李承點點頭,“你有心了!行,我今天幫你打聽打聽,你等我電話。”

回到家中,李承將今天的收獲一一擺放開來:兩塊原石、一把方壺、三大塊團錢、一方硯台,一塊墨錠。總體來說,收獲不小。

稍覺遺憾的是,沒有探聽到那十三件青銅器的信息,想必如此份量的春秋戰國青銅器,也不會在石硤尾黑市出現,即便交易,也不會是明麵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