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智贏蠟球(1 / 2)

張峻毅神情詫異,呆立在一旁。

他沒想到,父親竟然弄這一出?

父親這是幫他找場子呢,表情精彩至極,即羞愧又有些感動,伸手拉了張博葵一把,“爹地,不用如此!”

老頭倔強地掙脫兒子的攙扶,抬頭揚聲道,“李老板,我可以答應幫你們開業坐場,你如果看明白這件東西,我連坐三天,如果看不明白,隻坐一天,你看如何?”

李承忽然有些喜歡這位老先生。

十個老頭九個脾氣怪,還有一個人不耐(煩人)!

和饒老相處久了,李承也摸索到一點和怪老頭相處的訣竅——饒老的脾氣也挺怪,經常莫名其妙生氣罵人,李承還好點,最大的“受害”對象是饒恕,其次饒棼。

“行!今天我就向張前輩學習學習!”李承接過他手中的圓球,搓了搓,質地有些軟,很像蠟球,一時間他還真的沒弄明白什麼材質,幹什麼用的?

靈機一動,他伸手示意,“張老,我們不能站在這裏吧。您還是和我們上樓,去包廂中慢慢閑聊。”

說完,他又將拉夫特介紹給張峻毅父子,自己的心思依舊在手中的球體上。

說實話,李承還真沒見過這玩意。

乒乓球大小,表麵一道道線痕,有一層黑褐色的表皮,拿在手中很輕,硬度一般,摸上去有種蠟質的感覺。李承肯定,這是某種“蠟”,可是,這不是準確答案。

表麵有不少小孔洞,有點蜂巢味道,某些孔道還隱隱有光線穿過,難不成是通透的?

李承的好奇心越發濃厚,也顧不得麵子,中指食指夾住這枚球體,對著陽光照照。

確定,這些小孔是通透的!

而且,這枚圓球就是蠟球!渾濁的黃泥蠟!

隻是……這蠟球是幹什麼用的?

還有,這些小孔又是怎麼形成的?

另外,一枚蠟球,有什麼可把玩的?

這東西有收藏價值嗎?放在市場上有人買嗎?張博葵不應該拿一枚沒有市場價值的東西為難自己吧?

李承走在最後,握著這枚蠟球,滿腦袋漿糊。

走在最前麵的是張博葵老爺子,上樓後,他還特意回首瞄了眼李承,見他神色凝重,嘴巴一咧,露出一絲“詭計得逞”的笑容。

這件物品,可是他很花費一番心思選出來的,他當然不會那一件不是文玩的東西來為難李承。隻是,這東西,很偏門!

二樓玄關處,供奉著一尊關公執刀撫髯像,前麵擺放著兩根紅蠟燭,三隻果盤。

李承這回滿腦袋是手中的蠟球,他不由自主的走到關公像前,拜拜,然後伸手捏捏這兩根蠟燭。這手感,與手中的蠟球差不離。

再度確定自己的鑒定沒錯,是蠟球。

“威爾斯,哪座包廂?”拉夫特早就瞧見他神色不對,連忙喊道。

“哦!閉月閣包廂!”李承回過神來,跟上大家的步伐。

自己在瞎想沒用,還不如老老實實認輸,長點見識。

臨到包廂門口,一位女侍者拉響門口的老式鈴鐺,包廂內的侍者,微笑著開門迎接。

李承站住腳步,眼睛直愣愣地盯著依舊在晃蕩的麻繩,腦海中一道亮光閃過!他終於想起來,手中的老蠟球是幹嘛用的?又為何有收藏價值而現在的市場上卻極其少見!

這是來自賈鄭亭的記憶!

麻,一直都是國人重要的生活材料,無論是搓成繩索,還是編製衣物。

麻沒有絲綢那麼柔軟光滑,質地較硬阻力大,非常勒手,因此,製麻線最讓人頭疼的就是手被勒得傷痕累累。

為了減少麻線的阻力,勞動人民發現,蠟能很好地潤滑麻線,讓麻線快速穿過鞋底、棉衣、船帆、皮帽等厚實物件,因此,這就有了蠟球的出現。

賈鄭亭的老家,位於魯省濟城城鄉結合部,自古就是出名的桑麻之地。賈鄭亭小時候,經常接觸製麻,就見過外婆用蠟球潤滑麻線,為他做過一雙布鞋,因此有點印象。

李承手中的這塊蠟球,就是拉麻線所用的專用工具,所以它上麵有著一道道溝痕。

至於說蠟球內為何有一道道細孔,這與蠟球的製作方式有關。

蠟球並非純蠟,而是石蠟、融化的動物油脂、黃泥等混合物,加熱後裹在一團麻線外圍,等蠟塊凝固,抽走麻線,行程一個個兩側通透的小孔洞。

至於為什麼這麼做?都是因為蠟太規,平頭百姓用不起,所以商家才挖空心思,想出這種辦法,讓蠟球既要看起來很大很值錢,又不會成本很高。

至於說蠟球為何也會成為收藏品,這就與蠟球的孔洞有關。

老蠟球表麵會因為時間久而結成厚厚的一層皮殼,蠟球中部的孔洞漸漸硬化,有些在使用過程中會出現孔道彎曲,光線照上去,蠟質本身半透明,又因孔道光線折射,會在另一側形成奇異的光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