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戶大學理學院的舞台上,幾名學生演員帶著高帽,穿著古舊的和裝,戴著“塗麵妝(麵具)”,正在咿咿呀呀的唱著能劇。
這是學校藝能社為迎接即將到來的“校慶九十六周年”所排演的能劇《求塚》。
午餐後,阪上隆英教授拉著李承來這裏欣賞排練——讓李承沒想到的是,這位老農般的教授,竟然市神戶大學理學部的藝能指導(藝術指導)。
一小節結束,中幕落下,阪上教授一直拍著輕微節拍的手臂終於停下來,他扭頭笑著問道,“威爾斯先生,對我們的“能劇”,還能習慣嗎?”
能劇,日文中念作“NOU”,“能”具有才能或技能的意義,能劇在日語裏的意思就是“有情節的藝能”。
能劇是一種結合了舞蹈、戲劇、音樂和詩歌等的舞台美學表演,是東瀛最具有代表性的傳統藝術形式之一,也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專業戲劇之一。
說實話,一般人真心欣賞不了,可李承是“二般”的——不怎麼喜歡但他懂!
他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輕拍手掌,似乎很感慨地說道,“觀阿彌大師功德無量,才能為人類留下如此璀璨的古老劇種。”
阪上教授立即鼓掌附和,“是啊,沒有觀阿彌父子的集大成,何來今天賞心悅目的精彩能劇?”
為什麼李承一句話,他就認為李承真的懂呢?
因為這位觀阿彌,在東瀛能劇界,有點像湯顯祖在梨園行中的地位。
觀阿彌是東瀛十四世紀的伊賀人,名清次,南北朝時代的能樂(戲曲)作家,演員,與其子世阿彌同為能樂藝術的集大成者。早期以觀世大夫、觀阿等稱呼被記錄。
觀阿彌父子曾創立京都四大劇團之首的“猿樂結崎社”,父子兩人不僅自己表演、自己作曲作詞,還將當時散布民間、沒有特定規則的將“猿樂”改革成為能樂,也就是能劇,他創設的表演形式基本上被沿襲至今。
在觀阿彌的設定中,能劇分為五角色:老生、小生、旦角、神以及怪。
通常,能劇創作中,神是最後出來主持正義的,怪是反派,而情節基本上都在老生、小生以及旦角之間展開。
台上演繹的能劇《求塚》,就是觀阿彌所創作的。
故事情節大致是……
住吉姬深得海伯寵愛,而大臣們為削弱住吉姬對政事的影響,給海伯送去美女菟原,海伯遂疏遠了住吉姬。而住吉姬又在另一位陳姓的大臣幫助下,通過努力,拿回屬於自己的榮寵。可是,經曆此事後,她發現自己喜歡上陳姓大臣……她與陳姓大臣的私情很快又被海伯發現,她跪求海伯殺死自己之後,將自己與陳姓大臣合葬……
絕對的狗血故事!
阪上教授的誇獎還在繼續,“昨天聽美子說威爾斯先生精於東瀛曆史,我還不太相信。中午您有關‘和歌六仙’的論述,已經讓我大開眼界,沒想到你竟然對能劇也了如指掌!即便是東瀛優秀年輕人中,九成九,都比不上您啊!”
“阪上前輩,您太過獎!”這份誇獎已經到拉仇恨地步,李承連忙起身回禮。
被人誇獎終究是件高興的事,連帶著他對這位阪上教授的印象,都蹭蹭往上漲。
和歌六仙的論述,是午餐後發生的事。
當時,李承恰巧看到學校餐廳的牆上,掛著一幅小野小町的畫像,他便隨口吟誦一句小野小町的和歌,“岩石旁的鬆樹,定也有其記憶,看,千年後,如何樹枝都,俯身向大地。”
頓時引起阪上隆英的興趣。
他拉著李承開始討論小野小町的和歌、才話、愛情、美貌等等。
李承還真沒想到,這位看起來像老農的教授,竟然如此“悶騷”!
算了,為了拉攏他加入瓷器工藝研究中心,或者說達成他的矽土新材料合作,李承窮搜腦海,壓迫一直時斷時續的那斷記憶,往外吐貨,和這位老“騷男”聊的不錯。
話說,小野小町這個人物,確實很有才華,很有東晉謝道韞風采。
小野小町是平安時期的女歌人,六歌仙(在原業平、小野小町、僧正遍昭、大伴黑主、文屋康秀、喜撰法師)中唯一的女性。
生於809年,精通歌舞、琴和書道,天資聰穎,美麗異常,出現在《小倉百人一首》中的她的畫像是身穿豔麗的宮廷禮服、豐滿的雙頰上垂著黑黑的長發、眼睛細長、高鼻梁,是一個典型的王朝美人。